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梦研发路

  □本报记者  及庆玲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包头稀土研究院中试基地,刘玉宝正在控制柜前认真查验试验数据。“如果发现试验结果和我们的预期有偏差,就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工艺参数。”

  刘玉宝今年39岁,是包头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连日来,在另一个试验基地,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熔盐电解制备稀土合金工业规模试验。“试验设备内的温度有1000多度,导致整个房间像个大蒸笼,每次试验后,工作服就像水洗了一样。”刘玉宝说,只有盯紧每一个试验过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才能确保研发取得好的效果,方能最终破茧成蝶。

  “相比过去,现在的科研条件真是太好了。”让刘玉宝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春节刚过,他就和同事来到巴彦淖尔市黑柳子村开展铌精矿选择性还原半工业化试验。原本试验需要4个人倒班,无奈课题组人少,只能由他和另一位同事组成二人小团队硬扛。

  “对于我来说,那段日子非常难忘。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能力,收获了成果。”刘玉宝回忆,实验期间,凌晨两三点困了,他们就穿着大棉袄和工人们一起在操作室的地上和衣而卧。

  作为稀土在钢中应用的先驱,早在20世纪60年代,包头稀土研究院就开展了稀土在钢中应用的研究工作。随着稀土金属分离、提纯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国家对先进材料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以包钢(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科研院校又掀起了一波研究新热潮——稀土在钢中高效应用。

  在此背景下,刘玉宝带领团队开始研究稀土在钢中高效加入技术,同时在高品质稀土金属、稀土中间合金制备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蓄力前行。团队根据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氧、硫、氮等元素作用的特点,综合考虑加入过程的各个因素,经过不断尝试,最终研发出适合稀土钢工业生产用的新产品及其制备技术。

  乘着科技创新的东风,包头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勇往直前,近5年先后完成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涉及稀土熔盐电解、稀土合金制备、高纯稀土金属制备、有价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领域。

  近3年来,该研究所与区内外近3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创造了超过50亿元的经济效益。

  从民用产品到军事装备,从船舶到航空航天,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一代代稀土人引领着中国稀土产业不断前行,用他们的智慧、心血与努力,助推中国稀土科技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第04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第05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热议
   第06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反响
   第07版:鄂尔多斯
   第08版:通辽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11版:科技
   第12版:视界
内蒙古代表团继续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
登“高”望远 向“新”而行
全区12737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共筑抗疫防线
鄂尔多斯市应缴沉淀资金全部收回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逐梦研发路
上门服务保障群众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