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见】

用真情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吴学安

  “奶奶,点开微信右上方的小加号,找到‘扫一扫’,点一下,就可以识别二维码了。”今年重阳节,不少高校学生和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智慧助老服务,对老年人进行智能技术运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数字化生活。老人们学会了手机支付、网上叫车后,生活一下子方便很多。一位独居奶奶学会了看微信群,能很好地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社区的大事小事也能随时知道,感觉生活圈子都变大了。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约1.9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与老龄化问题相伴而来的,是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高速进步。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主要形态的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社会文化等,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却也给众多老年人带来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扫码点餐、在线挂号、网购车票、网约车出行……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不收现金、不会用智能手机打不着车、没有健康码无法乘坐公交车等尴尬场景在老年人群体时有发生。如何满足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迫切需求,搀扶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整个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生活日益便利,自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但技术进步不能无视老年人群体,老年人应该享有数字化时代的便捷服务的权力、感受时代脉搏的机会。政府、社会和家庭可以通过“数字反哺”的方式推进代际学习、代际理解,减轻疏离感,帮助老年人积极融入数字生活,展示独特魅力,让他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提升价值感和幸福感,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拥抱数字生活。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也可以形成联动机制,对老年人进行公益性培训,通过进社区、进养老院等形式,围绕社会生活场景进行项目化学习,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使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增强他们触网能力和社区社会生活的参与热情,早日实现“数字脱盲”。

  科学技术“适老化”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实则是社会治理精细化问题。互联网技术更深更广泛地嵌入日常生活是大势所趋,但公共服务更新换代不妨等待一下暂时跟不上节奏的老年人,防止“一刀切”,如可一段时间保留传统的渠道或提供其他替代性的办法,给予他们充足的选择和适应空间。对老年人的态度,体现着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面对数字化浪潮给一些老年人群体留下充足的适应时间,或者是另一种可以弥补的渠道,这样才不至于让老年人群体彻底陷入“数字鸿沟”的困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评论
干事创业贵在雷厉风行
让严而紧快而实精而准成为新常态
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印发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用真情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一句话的事儿”绝非是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