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之后,天高云淡。“沙海明珠”莫力庙水库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景致让人感叹生态环境向好是多么幸福的事。
莫力庙水库又叫敖伦诺尔水库,位于辽河干流中游左岸,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距通辽市科尔沁区西南45公里。建成于1959年,水库面积4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5189亿立方米,是全国300座大型水库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有“沙海明珠”“塞北西湖”之称。
20多年前,西辽河流域持续大旱,连续断流,莫力庙水库无水可蓄。2003年入夏以来,经历连续4年的旱灾后“沙海明珠”彻底干涸,水库400多名渔工也纷纷“弃渔下岗”,转而垦田放牧。
通辽市科尔沁区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量较低,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接近联合国确定的人均500立方米严重缺水段,是全国110个缺水城市之一。
莫力庙水库担负着通辽市城市供水、农田灌溉、生态建设等重任,它的干涸让人们将西辽河流域调水工程提上日程。
从2004年开始,在国家水利部等部门的支持与规划下,莫力庙水库补水工程相应启动。当地利用汛期从西辽河引水,水库得以重新蓄水。然而好景不长,之后又经历了多次蓄水、干涸,再蓄水、再干涸的曲折。
“水库没水,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花草树木不能浇灌,水鸟也不来了,有些土地沙化更严重了。”附近的居民如是说。2020年,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开始实施统一水量调度。
2021年,干涸了多年的莫力庙水库首次通过人工调度进水182.6万立方米,水库重见碧波;同时,通过利用“引乌济通”工程,联合调度西拉木伦河和乌力吉木仁河,成功将水引入莫力庙水库。
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逐步复苏西辽河生态环境。
2022年8月,西辽河干流水头到达通辽市总办窝堡枢纽,总办窝堡枢纽开闸放水,这是2002年以来总办窝堡枢纽首次过水,向莫力庙水库引水2079万立方米,较上一年增加近1400万立方米,生态复苏效果逐步显现。听说莫力庙水库有水了,居民陈利带着好奇心和孙女驱车来到水库。“曾经,每到春季开河,这里都会有很多人坐游船、游泳、吃全鱼宴。可是,自从莫力庙水库干涸,水库早已成了种庄稼的田地,附近各种商铺都人去屋空,也没有游人到这里来观光和消费了。”回想起过去的种种,陈利感慨地说。再次来到水库,陈利既吃惊又高兴:“水库的中心地带浪涛滚滚,碧波荡漾,有点往日的模样了。”
经过西辽河连年补水,莫力庙水库蓄水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人们采用更多的方法改善和恢复生态。
莫力庙水库有世界最长的人工沙坝,“坝前栽河柳、坝后栽杨柳、坝顶种锦鸡儿、坝坡种艾蒿”的养护措施,使万米沙坝披上了绿装,成为一道引人的风景。
如今莫力庙库区有万亩人工森林,千亩成材林,百亩果园。绿色覆盖沙海,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而且每年可产出各类水果2.5万多公斤。绿色丛中,獐狍野鹿、狐獾野狼,山禽野兔出没其间。春暖花开时节,大批迁徙而来的天鹅在水库驻足。它们或在水面上悠闲游弋,或在春日晴空振翅高飞,或三五成群嬉戏打闹,优雅灵动的天鹅和波光潋滟的水面共同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图景。
水库年产鲜鱼30余万公斤,共有30多个鱼类品种,水质好得就连名贵的武昌鱼、银鱼、甲鱼也在水库安家落户。库区周围没有工厂、矿山,库底为优质白沙,各类水产品由于没有污染和别具风味而闻名遐迩。
近年来,兼有民族、沙漠、水乡特色的旅游业在莫力庙水库周边兴起,每逢夏季游人如织,消夏、品鱼、赏荷、观舞,样样使人陶醉。
秋日暖阳下,水库大坝内侧水边,一群水鸟正在驻足嬉水。它们的到来,既为这“塞北水乡”增添了灵动的秀色,也告诫我们,“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景需要久久为功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