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989名宝宝在这里出生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评估。 本报记者 王鹏 通讯员 胡春燕 摄
  □本报记者  李卓

  “哇——”10月31日下午,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名2900克的健康男婴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顺利降生。这是自9月30日该院进入闭环管理一个月来,出生的第787名宝宝。截至11月6日下午,已有989名宝宝在该院出生。

  呼和浩特市本轮新冠疫情发生后,为了让每一位孕产妇都可以及时进行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手术,作为自治区分娩量最高的专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紧急部署、快速反应,启动了第二分娩、急诊及手术备用区,在保障疫情防控和安全的同时保证产房和手术室不停诊,积极应对产前病房和产房面临的医疗救治与感控的双重压力。

  据了解,自9月30日起,该院班子全体成员24小时全天候驻守医院,1310名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实现闭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有序、不间断的诊疗服务。

  “由于部分医护人员封控在家、部分外派支援,目前三分之二的人力应对并未减少的患者量,加之按照全市目前疫情防控要求产房不允许有陪护,我们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该院产房护士长胡春燕表示。

  为保障住院患者的就医安全,该院各病区设过渡病房,严格管理。产房分为正常分娩区与隔离分娩区,由固定医生、助产士为孕妇提供诊疗服务,避免交叉感染。与此同时,他们还需关照孕妇的日常饮食起居,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没有家人陪伴的紧张情绪。

  “太不容易了,你们真太不容易了!让我穿着这么厚重的防护服站一会儿都不行!向‘大白’们致敬!”一名孕妇发出感叹。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这些医护人员们放下小家,守护大家,用勇毅和坚守、用爱和奉献,担起妇女儿童“健康卫士”的重任。连日来,该院已收到20余份来自12345便民服务平台反馈的对医护人员的电话表扬受理单。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坚持院感防控与医疗救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总原则,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确保患者安全有序就医。同时,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医院各项措施,竭尽全力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区域新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文件·广告
“即知即改”14项问题有序整改
让“塞北粮仓”更加丰盈
“不见面交易” 赤峰市为项目建设提速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季”启动
自治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
打造中蒙药材全产业链
感谢你们!千里逆行驰援
前10个月全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 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3.4%
呼和浩特出台“七个不准”社会管控新举措
989名宝宝在这里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