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不断下降,医保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取消参保群众异地就医转院手续,异地就医费用可直接结算;多项医保业务实现网上办、一窗办;小病不用出社区、大病可以远程会诊……近年来,乌海市紧紧围绕“健康乌海”建设总体要求,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深化医改、坚持医疗惠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真正实现了“少花钱、少跑腿、看好病”,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次做手术的耗材费用降了近7000元,省了不少钱。” 近日,市民解玉林在乌海市人民医院骨科做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说道。
骨科创伤类耗材是骨科手术中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之一。今年5月,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在乌海市正式落地实施。耗材降价格,不降质量,患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的就医负担切实减轻了不少。据介绍,解大娘在手术时使用的耗材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从原来需要花费8341元降至1376元。
近年来,乌海市多层次、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其中集采中选药品涉及慢性病、消化道疾病、精神类疾病等多个病种,平均降幅达50%以上,最高降幅达99.7%,截至2022年上半年节约采购资金8566万元。集采中选医用耗材涉及骨科、血管介入、眼科等,平均降幅达57%以上,最大降幅高达95%,截至2022年上半年节约采购资金1865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如今在乌海市,百姓看病的花费在减少,享受的服务在提升。
为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让参保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异地就医服务,乌海市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流程,今年5月1日起,取消了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办理异地就医转院手续,按照“免证明材料、免经办审核、即时开通、即时享受”的原则,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参保群众还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拨打电话直接备案,及时享受异地就医结算待遇。
除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乌海市医保局还深入开展线下“一窗通办”和代办帮办服务,全面实施医保服务综合柜员制,同时设置“绿色通道”窗口,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单制办结”;持续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及时调整、完善、补充网上政务服务内容,将31项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持续扩大掌上办理服务范围;启动医保经办一体化服务网点,将群众需求量大、办理流程简便的医保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96个医疗机构、社区、银行基层服务点,经办事项包括居民医疗保险自助缴费、个人参保凭证打印、跨省异地就医统筹区开通查询等31项医保政务服务,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的腰以前受过伤,一到阴天下雨就疼,以前都是疼得受不了才请假到市里的医院去治疗,搬迁到这里后,小区门口就有卫生服务中心,有专业的医生坐诊,我抽个空就能去做个理疗。”日前,在海勃湾区林荫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做推拿的市民高登云说。2021年5月,海勃湾区林荫街道办事处对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纳入了区域医共体建设,由海勃湾区人民医院托管,开设了全科诊疗科、预防保健科和医学检验科等,同时新增了放射科、中医馆、尘肺病康复站等新科室,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
瞅准群众就近就医看病的急难愁盼,乌海市近年来着力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初步构建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管理规范、便民利民的15分钟健康生活圈。目前,全市设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家村卫生室,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提升外,该市各医疗机构也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久前,乌海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再次成功为一名患有复杂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老年男性住院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因患者属于高龄患者,且病史较长,病情复杂危重,通过会诊交流指导,北京协和医院会诊教授结合患者病情给予了详细、合理的诊疗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