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通过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做大“蛋糕”、厚植共同富裕的基础;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的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

  既要促进人民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刘海飞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始终不变的追求和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各方面作出了规划设计和安排部署。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并从各个方面加以认真贯彻落实。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同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九个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看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为新征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做大“蛋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蛋糕”,就是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是根本的前提和基础。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做大“蛋糕”、厚植共同富裕的基础,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理,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也就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通过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为推进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构建完善的分配制度体系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必须切好分好“蛋糕”。通过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后,还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的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由此,要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努力完善初次分配制度,以促进效率与公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鉴于此,必须完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合理反映不同要素的价值贡献和市场回报,从而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实现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努力完善再分配制度,以促进社会公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鉴于此,必须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缩小财富分配差距。要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前提下,运用税收、法律等相关手段进行调节,从而促进社会更加长期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等。

  健全第三次分配制度,以增进社会公正。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能够弥补现有分配制度中可能出现的“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失灵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其着眼点也在于鼓励先富群体发扬“扶危济困、尚德从善”的传统美德,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先富带动后富。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告诉我们,既要促进人民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上的富裕,就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厚植共同富裕理念。

  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化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总之,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要在鼓励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的同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提升格调品位;要不断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确保产品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从而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员、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影像力
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