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

  □付东梅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之贫富,国之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战略部署。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共同富裕蕴含着民生建设的高水准与高质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体现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烈历史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了全面部署,确立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立场和原则,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重点方向,为扎实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报告要求,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报告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分配制度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完善分配制度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切好分好“蛋糕”,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完善分配制度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这就要求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纳入统一制度框架,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初次分配要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基础上健全要素市场,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实现要素报酬分配的公平合理。再分配要充分发挥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功能,采取科学精准的收入分配政策、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第三次分配要鼓励和激励高收入人群、社会组织和企业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同时,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需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缩小财富分配差距。这就要求规范发展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提升市场运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消除市场垄断行为,推动财富来源公平合理,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并从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积极培育就业新增长极。要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努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夯实民生之本。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着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城市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把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畅通劳动力流动通道,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努力提高就业质量。树牢公平正义理念,充分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加快营造公平竞争、合理有序的就业环境。数字经济浪潮下,灵活就业成为就业新选择,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强化灵活就业供需对接服务,构建担保贷款、培训、孵化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更大空间、更多保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和为人民生活托底的作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保障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集中体现。“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的普惠性,要求其发挥好兜底作用,在此基础上缩小城乡差异,提高保障水平。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社会保障要充分体现“公平统一”,加快构建社会成果全民共享、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安全规范、可持续”,要求在安全规范基础上保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面对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要把养老、失业、工伤、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全面落实,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加快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统筹层次,缩小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大课题,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均衡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新就业形态下,让更多灵活就业劳动者便捷享受社会保障,要加快推进全民参保,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机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问题,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人民幸福,健康为“要”。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人民健康是一项系统工作,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需统筹推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工作。要顺应人民群众对于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的新需求新期盼,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出发,聚焦全周期全人群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加快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卫生健康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确保全体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让健康成为国家发展的支撑、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进一步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医联体管理,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加强医院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聚焦“一老一幼”,不断完善生育环境、推进医养结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顺应健康需求多样化、差异化特点,完善中医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重大疫情防控水平。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处处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影像力
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