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读《优雅的烟火》
  ◎黄薇

  睿智,是《优雅的烟火》给我的第一个深刻的印象。

  书集首篇文章《生而为人》写道:人是“高智力”动物,“能生而为人,其实是幸运的。”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幸运”在于人有智力,会思索,能思想,所以人能清醒、理性地认识“你是谁”“做啥人”,也知道“唯修行”,才能修正自己的品性,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修行”,作者做了详细说明:“修行需要自律……如果你不能节制欲望,就会沉沦其中。自律是意志和毅力的代名词,有足够的意志和毅力才能自律……自律不只是形而上的,更是一种人生的磨砺和再塑。”这种认识和观点,是这部书的基本主题。

  除了婴儿期,人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就是去幼儿园,也会面临怎么与小朋友相处以融入集体的现实,而这就已经涉及“你是谁”“做啥人”的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注重做人的道理,儒家治国的核心策略“修齐治平”中,“先修其身”就是前提和根本,而“修身”即本书中的“修行”。“修行”就是对自己行为、道德、思想的模塑和培养,你“面对法规,能否循规蹈矩……面对诱惑,能否内心坚如磐石……面对目标,能否头悬梁、锥刺股……”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自律。所以,“自律是一种人生的磨砺和再塑。”

  作者人到中年,“中年人面对新的人生境地,需要经历心路磨砺,需要再斩棘出发,而不是徒增哀叹”;“无论哪个年龄段,面对失败的‘法宝’就是要有一种屡败屡战的韧性”;“我不能让苟且的生活把我湮灭,我需要用有温度的文字来丰盈我的余后岁月”。这是一种非常睿智的生活态度,而对人生磨砺与再塑的坚持及坚守,也让人感动!

  说到这儿,我想说说这部书的形式特点。

  集子是由若干单篇文章辑成,一般说各篇文章都各有自己的主题,正因此,集子即这本书的主题至少是不鲜明的。

  但《优雅的烟火》不同。全书43篇文章,几乎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地讲述着自律、意志和毅力。如《跑步的理由》阐述了即使是跑步,也需要自律,也得有毅力,非此不能坚持跑步,这恰与《生而为人》所阐述的“自律是意志与毅力的代名词,有足够的意志和毅力才能自律”相呼应,阐发和补充具有了互文的意义。这种文本间互相补充、阐释,不仅强调和强化了“自律”的重要性,使全书成为一个逻辑整体,也从而凸显了《优雅的烟火》这部书的主题“在人间里穿行”,我们必须要自律,而自律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意志和毅力”!

  作者发表过百余篇文章,收录进本书的43篇。选文标准当然是“好”是“精”,这也是一般辑集的标准。但作者又非限于此,而是把阐述相似主题,即“自律、意志、毅力”的好文章收集成书。如此,读者不仅可以从单篇文章中,看到作者洞悉人生的豁达、乐观和睿智,也看到用最合适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自律、意志、毅力的匠心!

  自审与反思的精神,是该书给我的第二个深刻印象。

  《磕头》这篇文章尤为精彩!“磕头”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一种礼俗。在“我”过年的记忆里,“磕头”是与节日的喜庆相伴的快乐的事。刚当兵时,“我”还想过过年给首长磕个头,“显得挺懂事又挺实在”,对握手一类则感觉“别别扭扭”。3年后回家探亲,兴奋地磕了几十家后,吊诡的事出现了。“我忽然对磕头有了一种抗拒心理”“产生了坚决而强烈的动摇和厌烦”。为什么?累了?膝盖疼了?这个理由显然无力。正是这种欲说还休,让人读出作者多少有些忧伤、感慨的曲折心致。

  传统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但传统(如“磕头”)也不可避免存在消极的历史局限性。尽管对不同对象的“磕头”,都表现着不同的意义:对父母、长辈“磕头”表达的是感恩和尊敬;对权贵“磕头”当然是谄媚和讨好等等。尽管如此,“磕头”的身体语言无疑含有顺从、屈从以及对个人尊严、人格的轻视,则是无疑的。正因此,民间有“男儿膝下有黄金”的说法。

  显然,“动摇”“厌烦”“抗拒”,明确传达了作者对“磕头”及至“传统”的态度——坚守不等于固守,革故鼎新,扬弃地继承我们丰厚的传统文化。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出于习惯等,而对那些已无什么指导意义与作用的“东西”(如“磕头”)怀有一丝留恋;“每逢过年,我的双膝依然有那种被我讨厌过却又忘却不了的感觉,我想,是不是老家的魂儿生根在里面?”这种伴随着内心冲突而进行的自审与反思,是非常感人的。

  这种自审、反思的精神,更多还是表现在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中,这些思考基本来自作者自己的经历:“经历是一种财富”,并引用先哲的话:“我的一生是富有的,因为我曾经经历过。”因此,这种“过来人”的思考,就很自然地带有反思和自省的意味。在《厨事》中,对曾因当炊事兵的纠结,作者写道:“学会面对,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在《寂寞的行走》中:“一个凡夫俗子需要这种高远,需要在高远里过滤生活里一些平实的念想”等等。正因为这是经历后的自问、自审,所以韩新平的文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些抚慰、开导和劝解的意义,如“人生有许多新的开始”“任何事物都是有度的”(《跑给自己》)等,这不是心灵鸡汤,它绝无“鸡汤”的矫情与浅薄,它更多的是敲打、鞭策。

  韩新平的文章,锋芒不漏,谦恭,平和。抒情不滥情,叙事不冗繁,说理不说教,这种叙事风格值得关注。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我就以这句话来结束全文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6版:文件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通辽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
镌刻团结奋斗画卷 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