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强农业“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本报记者  韩雪茹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内却是绿意盎然。一株株马铃薯新品种被划分区域种植,科研人员穿梭在秧苗之间,记录着植株每天的变化。

  “我们建立起了完善的研发、生产质量监管和销售服务三大体系,主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种薯扩繁生产、仓储物流、分级精选和推广销售等工作。”该公司总经理秦国华说。

  科技兴农,种业先行。该公司马铃薯检验检测中心能够进行种薯质量、马铃薯品质及土壤营养等检测,是目前全国第三家马铃薯专业检测机构、全国第一家能够进行种薯质量检测的民营企业(第三方),已获得CMA资质,可为全区乃至全国马铃薯种植户提供检测服务。同时,原原种生产中心拥有日光温室、半智能化温室200余座,采用全国独一无二的“一高、二防、三净”三模式的生产技术体系、高苗床离地无土栽培生产,原原种年生产能力可达1亿粒。

  经过十多年的精心选育,该公司已育成21个马铃薯新品种,其中11个完成登记,4个完成新品种保护,10个正在申请登记保护,还选育出28份高世代品系。同时,公司保存着800多份种质资源。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用农业‘芯片’守护‘中国饭碗’。目前,自主研发的‘中加’系列品种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面积达40万亩,为马铃薯育种和科技创新、品种结构优化及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中加7’新品种以其高产、抗病、薯形好等优势快速进入市场推广,为种植户带来很好的收益。‘中加10’‘中加11’填补了国内高淀粉品种空白。”秦国华说。

  种优则粮丰,粮丰则民安。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从东到西形成了长达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左右,产量35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区的近50%,占全国的近5%。今年,乌兰察布市积极实施“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强化基地建设、完善良繁体系、打造优质品种、提升仓储能力、发展精深加工,在不断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种业科技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

  目前,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种薯生产、分级精选、仓储物流、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产品不仅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市场“金桥奖”及乌兰察布市“市长质量奖”等多个奖项。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扶贫重点龙头企业”。

  【记者手记】

  追寻良种诞生的过程,也是探寻农业“芯片”新变化的过程。当记者走进中加农业的实验室、试验田,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现代化生产线纵横交错、精密仪器整齐排列,完善的种薯研发、生产、检测体系,让马铃薯生命的“第一步”完美开场。科技为骨、创新为魂,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马铃薯育种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种业科技攻关,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点评】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不仅关系着粮食安全,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必须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只有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才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发言摘登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经济周看
   第08版:阿拉善
   第09版:呼伦贝尔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孙绍骋会见中国华电集团董事长江毅
推进智慧牧业 打造美丽乡村
做强农业“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内蒙古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改革门户网站和网上办事大厅上线
内蒙古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确保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我区又有三地入选工信部“千兆城市”
内蒙古广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锡盟重点公路建设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2.3亿元
呼和浩特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居自治区首位
临河区一家连锁药店免费发放10万片退烧药
巴彦淖尔市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擂台比武”晒成绩
阿盟超额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任务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