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布条,盘尽繁华。
软软的、细细的布条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级盘扣非遗传承人孙亚杰的手中,几经弯弯绕绕,或变成一朵火热的玫瑰,热烈奔放;或形成一个你我的姓氏,婉约多姿;或变成一只形神兼备的小动物,灵动活泼,它们作为胸针点缀在素衣之上,是一抹旖旎春光;作为耳坠摇曳在耳上,更显女子妩媚多情;作为挂饰装帧于白墙之上,让钢筋水泥瞬间有了灵魂。
这就是新时代的盘扣,承百年之历史,从衣襟之中走向广阔天地,于万千变化之中,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耳濡目染 暂露头角
盘扣,也称为盘纽,因其由手工盘制而得名,是中国特有的工艺饰品,它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演变后,在清朝初期开始真正成型。在中国传统的旗袍、马褂上,盘扣被用来起固定衣襟之用,除具备扣子连接衣襟的功能外,更是服装装饰的点睛之笔。
在漫长的岁月中,盘扣作为女红的一项重要手艺在民间广泛流传。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盘扣同许多其它传统技艺一样,慢慢被人们忽视、遗忘,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盘扣这个词新鲜又陌生。
“小时候,我就接触过盘扣制作。”作为一名“70后”,孙亚杰对盘扣制作情有独钟。她说,从小,她就经常见姥姥和母亲制作盘扣。“那个时候,盘扣制作很单一,就是简单的把布条盘成一个算盘疙瘩缝在衣服上,叫一字扣。也有在旗袍上制作花扣的,但是因为费时费力,是有钱人才能偶尔用得起的。”孙亚杰说,她从小喜欢盘扣,跟着姥姥和母亲学习制作盘扣,也学习做中国结、手绳等挂饰。
孙亚杰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塔河县,2003年她和爱人来呼和浩特市定居生活之前,从未曾想过这项源自家族的技艺会成为她倾尽心力的事业,并且会不断被发扬光大。
在呼和浩特市,一个偶然的机会,孙亚杰认识了几个做一字扣的朋友,开始制作用在蒙古袍和旗袍上的一字扣。
2013年,孙亚杰认识了一位旗袍专卖店的老板,她发现,这些从南方等地进回来的旗袍上的盘扣不但售价贵,而且一碰就变形。经过深思熟虑后,孙亚杰和这位老板提议,希望由她来制作盘扣,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盘扣费用,而且质量也能提升。
老板采纳了孙亚杰的建议。孙亚杰也用事实证明了“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心思聪慧的她很快制作出了多种让老板和顾客满意的花扣。
“我学过设计,也学过化妆,从事过很多行业,唯独盘扣这项技艺就学成了,而且一点就通。”孙亚杰说。
传承创新 渐入佳境
孙亚杰制作的盘扣,花样繁多、样式新颖、高端大气。她说,盘扣所承载的,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智慧和精髓,她值得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
2019年,孙亚杰来到呼和浩特市的一家公司专职从事盘扣制作,正式开启了她与盘扣丝丝缕缕的缠绕。
公司给了孙亚杰足够的空间,专门成立了玉儿盘扣手工坊,让她在盘扣的世界里发挥想象,纵横驰骋。孙亚杰不负所望,仅2019年当年,就设计推出了10多款胸针系列,引来销售大热,以后每年她都会推出不同系列不同款式的盘扣作品,件件美轮美奂。
2021年,孙亚杰成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级盘扣非遗传承人,开始了带徒传艺之旅。
孙亚杰和她徒弟制作的每个盘扣,必须要经过30多道严格的纯手工工序,这些工序是孙亚杰在日复一日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她说,从开始的选料、裁剪、粘胶,再到填芯、对折等,每道工序都有讲究,都不可马虎。
“经过多年实践改良,现在的布盘条里面都会放铜丝,这样做出来的盘扣可以更好地定型。”孙亚杰说,制作盘扣时,一个工序不上心,就会影响盘扣的成品质量。
“盘条用定位针扎的时候,定位针必须保持直立,定型后在盘的过程中,以镊子为主,手为辅,镊子也必须是直立的,不可以歪,所谓‘花转镊子不转’。另外,填芯的时候,不是说把棉花随便填到盘条里就可以了,而是棉花的纹路必须一致,这样填好的盘扣无论怎么对折,从哪个角度看,盘出的花都是聚光的、灵动的,特别漂亮。”孙亚杰说。
其实,无论盘扣的形象、姿态如何变化,拆开它,始终都是一根普普通通的布条。但是,就是这根传承千年的布条,在孙亚杰手里“活”了起来,从最初的胸针系列,到后来的耳坠系列、挂件系列、包挂系列,乃至到现在的衣片系列等,孙亚杰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共设计推出了200多个系列400多种款式的盘扣,其中,光百家姓就做出了130多个姓氏盘扣,每个姓氏盘扣根据间架结构,或潇洒飘逸,或娟秀俊美,各有风姿,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尽显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美感。
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
在徒弟们看来,孙亚杰这个师傅无疑是认真的、严肃的,各个工序、环节一丝不苟。孙亚杰自己也说,“我是个喜欢挑毛病的人,任何在别人看来无瑕的盘扣,我都能找出需要修改的细节。因为,高端手工追求的就是细节看品质,一个工序都不能糊弄,不然,我们制作的小小的盘扣就不足以匹配它的价位。”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性格,让孙亚杰和她的团队制作的盘扣系列持续火爆,并走向全国。
从2020年开始,在上级文旅部门的带领下,孙亚杰和她的盘扣开始走出呼和浩特,去往山东、深圳等地,和当地的盘扣大师交流学习。
随着眼界的开阔,孙亚杰制作的盘扣更加绚丽多姿,甚至走出了国门。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制作盘扣很简单,只要盘好了算盘疙瘩,然后把所有的尺寸都对接好,后面的盘花部分就可以凭想象任意盘。”孙亚杰说。
熟练掌握了盘扣的技巧之后,孙亚杰更多关注的,是每年如何创新盘扣花样,让盘扣以更便捷、更美观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女性和大家日常生活中众多装饰的选择。
留心处处皆学问,孙亚杰特别注意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
27路公交车是孙亚杰几乎每天乘坐的,因为这条线路连接着家和单位。
在公交车上,她看到27路公交车的窗户上贴着的蒙古族花纹很独特,她就截取其中一节花纹,再加上汉族常见的云纹,两者巧妙组合起来,就成了一枚多姿多彩的胸针图案。
一个夏日的晚上,孙亚杰下了公交车,漫步在万达广场的步行街上,当时,一盏盏路灯的光影投影在步行街石板的花纹上,烂烂漫漫,像极了满山的扫帚梅。孙亚杰灵机一动,回家后加枝添叶,这些扫帚梅花又成了她手中两枚漂亮胸针的图案。而内蒙古美术馆旗杆后面的那对儿铁艺凤凰,也为她制作胸针提供了参照。
“我只有高中毕业,制作各类盘扣系列的灵感全部来源于生活,因为我热爱生活。”孙亚杰说。
在孙亚杰的手中,古老的中国盘扣从远古走进了现代。她赋予它们以生命,赋予它们更多的形态,让盘扣这项传统技艺从中国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