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捻金”墨锭:各民族 文化交流的生动教材

  □王大方

  2010年,内蒙古文物考古人员在包头市达茂旗安答堡子古墓考古中,发现的元朝时期的“一捻金”墨锭,填补了内蒙古地区没有元代制墨实物的空白,见证了草原丝绸之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据《汉书》中记载,朝廷对不同品秩的官员有“赐大墨、小墨一枚”的制度。反映了墨锭在古代官员和社会生活中曾拥有的位置。进入宋元以后,文房四宝纸、墨、笔、砚成为社会生活中古代读书人与艺术家写字、绘画须臾不可离开的学习与著述的工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答堡子城址(又称木胡儿索卜嘎城址),位于包头市达茂旗达尔汗苏木额尔登敖包东15公里处,这座古城是汪古部早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汪古部世居阴山地带,崛起于金代。成吉思汗与其部长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结为“安达”(蒙古语,意为兄弟)后,汪古部所居的古城被命名为安答堡子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名城。

  2010年,安答堡子城西山梁一处古墓群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包括 “一捻金”墨锭与石砚,还有豆青釉刻花高足瓷杯、蓝釉黑花带盖瓷罐、钧釉碗、白瓷碗、白玉“心”形饰件,以及银杯、耳环(金、银、铜)、铜簪等文物。

  其中,罕见的“一捻金”墨锭与石砚,埋葬在一座墓棺中,考古人员认为,这位墓主人应当是汪古部的一位文化人。

  元代,汪古部确实有许多著名的文化人享誉全国。例如汪古人马祖常(1279-1338),谥文贞,字伯庸,先祖世代为雍古部,居住在净州天山,《元史》有传。马祖常在元仁宗时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直学士。他大力提倡尊敬父母,学习圣贤之书,还建议实行武举考试,储备人才以备非常之用。马祖常的文章气势磅礴,以先秦两汉文章为榜样。他曾翻译《皇图大训》,编集《列后金鉴》《千秋记略》等书进呈皇帝,被元文宗赞为大儒。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就很尊敬老师。今天的草原地区还有许多以巴什(蒙古语老师的意思)命名的村镇。

  元太祖成吉思汗曾教诲子弟们说:“读书的糊涂人,终究会超过生来的聪明人。”元朝时,随着中华各民族在草原友好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化不断深入各地,元上都、集宁路、赵王城等地均建有文庙。当时,著名文人陆友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墨史》,书中记载了唐、宋、元著名墨工100多人。其中,元代制墨名家有朱万初、潘云谷、吴良国等人,但都是有人物记载而无笔墨实物。

  安答堡子古墓出土的元朝时期的“一捻金”墨锭和砚台,填补了内蒙古地区没有元代制墨和砚台实物的空白,见证了草原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传播使用情况,是历史上各个民族文化交流的生动教材。

  (作者系内蒙古文物学会副会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7版:乌海
   第08版:区域新闻
   第09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巧手缠盘扣 古枝开新叶
用心用情编织美好生活
致读者
“一捻金”墨锭:各民族 文化交流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