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米深井下,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一派繁忙。伴随着采煤机巨大滚筒的持续旋转,一块块黑黝黝的原煤顺势落下。
上湾煤矿致力于建设绿色智能、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世界一流示范矿井,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清洁、智能高端方向发展。
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蝶变,在上湾煤矿,综采、掘进、移动巡检、机器人、智能化选煤等11大类、500多个智能化项目得到应用。以智能煤矿建设为基础,上湾煤矿正在智能化赛道上全力奔跑。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核心动力在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扬风帆踏新程,内蒙古正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奋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新突破,激发市场主体释放新活力。
创新引领 产业转型加速跑
挖掘机振臂操作,装载机来来往往,数百名工人抓紧施工……寒冬时节,气温骤降,但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的龙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施工现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变“猫冬”为“忙冬”成为这里的生动写照。
乘着新能源产业“大干快上”的东风,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风电装备制造“链主”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自觉扛起责任担当,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加速推动一条实力强劲、关联紧密、前景可期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助力通辽市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如何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完成好国家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对于内蒙古而言意义深远。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内蒙古找准发力点,聚焦8大产业集群和12条产业链,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优势,组织开展有效科研攻关,加快技术供给能力,狠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放大产业创新优势。
在鄂尔多斯,昔日因煤而兴的准格尔旗正在创新驱动下践行着“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战略。第四代地下气化采煤技术在唐家会矿区落地,让传统的露天矿实现了“采煤不见煤”的“境界”。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正在演绎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华丽蜕变;大唐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多联产工艺技术、国能准能第四代循环流化床燃烧高效制取铝硅粉技术将煤炭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吃进吐出”,转化为电解铝、铝合金甚至书案上的纸张;天合、阳光、重塑、远景等一批“风光氢储车”产业链项目的引进,为能源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科技力量……黑色的煤炭在科技的催化下上演“七十二变”,准格尔旗已成为创新驱动传统能源绿色转型的博物馆、试验场,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提供了“稳”的“压舱石”。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以金力永磁、韵升强磁、金山磁材为代表的永磁企业可批量生产用于医疗器械、计算机、智能手机、伺服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等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以英思特稀磁、天和磁材、江馨微电机等为代表的稀土终端应用企业生产的磁组件产品,已成为微软、苹果、三星、华为等企业永磁器件的重要供货商。包头稀土产业发展已集聚了“链主”企业和很多关键配套企业,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应用产品,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80%,包头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改革驱动 积极探索新途径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是创新的“点火系”。内蒙古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既做加法也做减法,放管服结合转变科技管理职能,着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向改革要动力、活力。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为契机,全面推进垦区集团化、农牧场企业化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按照“由农转牧、以牧为主”的产业战略思路,逐渐形成了粮油、草(饲)、乳、肉四个主导产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优质林产品三个特色产业,以及现代农牧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现代特色农牧旅游服务业三个现代服务业的“4+3+3”特色产业体系。
聚焦“做强做优”,通辽市建立差异化长效支持机制。通辽市创新国有企业投融资方式,支持企业采取“投资人+EPC(总承包)”等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解决准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少、成本高的问题。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重新明确各集团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推动国有企业走市场化、实体化道路。支持国有企业参与民生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政府以项目补贴投入的方式注入资本金,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引入具有资质的央企、国企来合作实施,实现从“城投”向“产投”转型。
点上发力,面上开花。内蒙古坚持完善创新机制,构筑东西合作、南北互动开放新格局。
内蒙古创新项目管理机制,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投入15亿元,支持24个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开展重大科技创新示范。以种业、双碳重大示范工程为例,带动131家企业、92家高校院所,汇聚两院院士在内的24位首席科学家参与揭榜,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落地,110kW氢燃料电池重卡研制成功,实现量产。
数字变革 释放发展新动能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内却是绿意盎然。一株株马铃薯新品种被划分区域种植,科研人员穿梭在秧苗之间,记录着植株每天的变化。
科技兴农,种业先行。该公司马铃薯检验检测中心能够进行种薯质量、马铃薯品质及土壤营养等检测,是目前全国第三家马铃薯专业检测机构、全国第一家能够进行种薯质量检测的民营企业(第三方),已获得CMA资质,可为全区乃至全国马铃薯种植户提供检测服务。同时,原原种生产中心拥有日光温室、半智能化温室200余座,采用全国独一无二的“一高、二防、三净”三模式的生产技术体系、高苗床离地无土栽培生产,原原种年生产能力可达1亿粒。
数字变革,释放发展新动能。青城之光、东方超算等超级计算服务平台陆续在和林格尔县落地。华为、苹果、阿里、快手等领军企业纷纷在乌兰察布市布局。科技加持数字经济,助力内蒙古成为国家“东数西算”重要枢纽节点。
“我们要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赋予科技创新工作的光荣使命,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内蒙古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狠抓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地落细,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深做实‘科技兴蒙’行动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征程上,内蒙古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新之变“通转型之路”、以科技之道“育发展之机”,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全力打造“科技兴蒙”升级版,以科技创新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