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
王元地村搭上了 乡村旅游“致富快车”
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崭新的农舍齐整地随着马路一字排开,村里的农家乐充满了游客的欢声笑语……冬日里,走进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美丽乡村的生机勃勃呈现在眼前。
王元地村位于海勃湾区城郊,南接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西临黄河,从城区到这里只需15分钟车程。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王元地村把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方向,使村庄实现了幸福变迁。如今“望得见黄河、看得见田园、记得住乡愁”的王元地村成了乌海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2021年王元地村入选首批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
“这些年,我们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盘活村庄资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吸引更多人前来品农家美食、赏自然风景、购农副产品、体验乡俗风情。”王元地村党支部书记刘保廷说。
丹丹庄园是王元地村有名的农家乐饭店,它见证了这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没想到我们这儿的农家饭这么受欢迎。这几年,村里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丹丹庄园经营者武丹说。
如今在王元地村,每逢节假日来这里的车辆会排起长龙。“我经常和朋友家人来这边玩,上午在农家乐烧烤吃饭,傍晚去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看‘长河落日圆’。”游客陈畅说。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王元地村还进一步在村集体经济产业支撑、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带动农区居民增收致富。王元地村地势平整、土壤肥沃,小麦种植是村里的主导产业。2018年,村“两委”将王元地村种植的小麦磨成的面粉送检,发现面粉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此后,王元地村开始大力发展小麦种植及下游产业,先后成立鸿星田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元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王元地”牌面粉、面食。从面粉到手工馒头,再到桃酥、麻叶、混糖饼……如今,王元地村村民用小麦加工出了好多“花样”,面食产品在乌海市小有名气,王元地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红山区
全力打造新时代 文明实践“强磁场”
本报赤峰1月16日电 赤峰市红山区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窗口单位拓展,在全区广泛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便民服务常态化,“一站式”就医增助力。为推动志愿服务不断深入,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赤峰市医院设置了“我帮你”志愿服务岗,前来就医的人遇到难题时,都会来到“我帮你”志愿服务岗,向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寻求帮助。挂号、导诊、报销“一站式”解决难题,大大提升就医便捷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跑腿时间。在提供优质就医服务的同时,还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如老花镜、助听器、热水、共享轮椅、共享充电宝等,每日服务达500余人次,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到贴心、舒心而又暖心的医疗服务。
群众需求为导向,“零距离”提升幸福感。西城街道红山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设置了10间功能多样的服务室,配备理论宣讲、文化艺术、法律普及等10支志愿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事项,全方位提升群众幸福感。
截至目前,红山区已建成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个、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4个,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单位、车站等场所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219个,不断拓宽文明实践活动阵地。通过深入推进志愿服务站(点)打造工作,使社会能量不断汇聚,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融媒体记者 王塔娜 实习生 孟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