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稀土高新区

红色物业“小切口” 基层治理“大提升”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贾婷婷

  每天一上班,包头稀土高新区民馨路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武振岳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智慧物管网格化管理平台”,这已是他一年来每天重复的工作。

  在平台网页顶端,一张由民馨路街道盛唐路社区网格员朗风英上传的“楼道内乱堆放杂物”照片醒目在列。武振岳核查后立即点击“下派”,不一会儿工夫,北控物业公司负责人吕海英便成功“接单”,根据相关要求限时处理。

  曾几何时,“干啥都不行,收费第一名”成为业主吐槽小区物业的“金句”,暴露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短板。为此,稀土高新区民馨路街道积极探索“党建+物业”城市治理新模式,把城市基层党建与小区物业服务有机融合,以“治理合力聚起来、居民自治转起来、物业服务暖起来”为目标,推动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拓面提质,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民馨路街道常住人口4.2万余人,下辖5个社区、16个小区、8家物业服务企业,5个社区被划分为100个网格,下派55名专职网格员负责对接工作。

  该街道积极理顺工作流程、职责和运行机制,凝聚党建引领、多方联动、交叉任职的运行模式,建立自查、检查、督查、巡查、督办“四查一办”工作机制,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社区专项督办,城管上报解决、挂牌处理,街道主要领导现场督办等方式,形成“社区属地管理直接抓、物业协调联动兜底抓,网格因地制宜深入抓”三级联动、一抓到底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小区有了‘红色物业’,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我们有诉求,就一定能及时得到解决。”民馨家园小区业主刘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民馨路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郭俊明介绍,目前,该街道通过自愿报、居民推、社区选的方式,积极推进业委会或物管会组建工作,绘制出了以“红色”党建聚魂、“黄色”监管聚力、“蓝色”凝心聚能、打开矛盾减量破难“绿色通道”的“红黄蓝绿”四色体系。除了健全体制机制,街道还针对物业服务,出台了《民馨路街道物业管理考核办法及细则》,从10大类项目近100个小项对进驻民馨路街道的8家物业公司进行监督考核。

  “我们对做得好、总评分高的物业企业给予奖励,做得不好的物业企业进行黄牌警告或责令撤离,倒逼物业提升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居民。”郭俊明说。

  今年,民馨路街道创新构建活力与秩序相统一的共治路径,变“政府包办”为“流程再造”,变“背对背喊话”为“面对面沟通”,明确社区绩效考核指标、物业服务规范考评和业委会履职能力标准化评议流程,系统设计“三方粘合度提升计划”,凝聚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治理合力,不断为“物业管理”注入“红色生命力”。

  与此同时,民馨路街道定期组织各社区、物业公司、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全面总结近期工作,梳理问题短板,持续推动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不断精细化。截至目前,已召开会议40余次,先后解决了小区环境卫生、私搭乱建、基础设施维修维护等广受居民关注的问题。

  “管理好小区这个大家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社区党建的指引,不仅对物业起到了督促作用,还为物业和业主搭建了平台,激发了物业服务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得心应手。”金辉物业项目经理王翠英说。

  记者了解到,稀土高新区民馨路街道去年还上线了包头市首个“智慧物管网格化管理平台”。该平台由居民端、物业端、政务端三部分组成,居民可以通过平台,查询了解政府及物业公司各类通知、活动信息、公告公示,报事报修、投诉维权等;物业企业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业主报事报修、进行相应处置、并通过平台进行反馈,答复业主咨询或投诉等;街道可以监管物业公司投诉处理及时度、满意度,发布政府或监管部门相关文件,将综合收集到的有关物业服务企业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对物业服务水平评价的有力参考。

  “平台功能细致全面,尤其是增设的‘居民监督二维码’,居民一旦遇到问题可随时拍照上传平台举报,这样社区和物业很快便会知晓并及时解决。一年来,平台运行高效稳定,社区已累计打卡9000余次,物业公司累计打卡16000余次,上报问题均得到有效推进和解决。”郭俊明说。

  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稀土高新区民馨路街道抓好“红色物业”创建“小切口”,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切实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极大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春第一会”特别报道·鄂尔多斯篇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小笤帚“链”出致富“大文章”
居民“说事日” 解决群众“心头事”
【集市】
寒冬送温暖
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树新风
红色物业“小切口” 基层治理“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