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
“金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实习生 邱琦 吕志敏 胡立忠
春节刚过,通辽市开鲁县许多乡镇村组就开始谋划今年的农业发展。在小街基镇福林村村部,村党支部书记李晓鹏正与合作社成员热烈讨论如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起商量今年的种植计划。去年村里大丰收,玉米密植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湿粮亩产超过了3000斤,打破了东北产区纪录,这让全村人振奋不已。
2022年,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集中经营650亩地,通过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技术,实现了亩增产600斤。“土地集约连片经营,不但实现了增产增收,还提高了机械化率,节约成本,促进农业科学化、集约化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李晓鹏说。
土地集约经营,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和村集体受益的同时,解放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土地入股、流转等方式,不少村民当起了“甩手掌柜”,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开鲁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产粮大县”,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发展玉米产业,开鲁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长期以来,开鲁县不断提高玉米单产,延伸产业链条,玉米产业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2年,开鲁县通过与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合作,依托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技术,全县玉米增产7亿斤。丰富的玉米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20多家玉米生物科技企业落户开鲁。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不断延伸玉米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毕志佳是文秘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两年前,她应聘到内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玉王的工作环境很好,离家也比较近,上下班比较方便,薪资待遇也很好,还能拿到学历补助。我和同事之间处得也很好,我在玉王还寻找到了我的另一半。”毕志佳笑着说。
立足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开鲁县把玉米生物医药确立为立县产业,全力创建国家级原料药基地,精心培育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产品由淀粉、酒精向“酸、糖、醇、胶、药”高精尖端不断研发攀升,现已形成6个系列160个产品品种。围绕打造玉米全株产业链,开鲁县走出了一条“种、销、加”三位一体的“金色”产业发展之路,让土地“流金淌银”。
苏尼特右旗
冬日大棚绿意浓
□本报融媒体记者 巴依斯古楞
通讯员 刘亚辉
隆冬时节,寒意袭人。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扶贫产业园区,一座座蔬菜大棚相连成片、整齐划一,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棚里,一垄垄果蔬长得郁郁葱葱,充满勃勃生机。
鲜甜的草莓刚刚迎来成熟期,大棚里溢满香甜气息。这里创新使用的“立体化”种植技术让人眼前一亮,红色草莓犹如一盏盏小灯笼悬挂在绿叶间,着实让人喜爱。
正在草莓大棚采摘的赛汉塔拉镇居民张秀荣说:“放在过去,过年就是个大鱼大肉。现在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追求健康饮食,时不时过来摘点草莓,多吃些新鲜果蔬。而且这里的果蔬不用农药、不施化肥,吃起来放心不说,口感也特别好。”
在大棚里,前来采摘的游客或居民拎着采摘篮穿梭其间,好不热闹。据采摘园工作人员介绍,春节前后是草莓销售的黄金季,因为园里种植的是无公害草莓,顾客吃着感觉口味好,前来采摘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大棚种植有着生长周期短、种植风险较低等优势,良好的环境、科学的管理和绿色的羊粪农家肥为果蔬的生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除了“抢手”的草莓,大棚里种植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也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凭借“科技引领”的种植理念和工人们悉心的管护,各类蔬菜深得大家喜爱。
近年来,苏尼特右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土地资源,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激发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赛汉塔拉镇的蔬菜大棚通过引进绿色、先进的种植品种和技术,采取“科技引领+设施农业+采摘”模式,大力推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蔬菜大棚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赛汉塔拉镇苏缘农业蔬菜大棚负责人梁东说, 2023年,我们会继续大力发展以温室种植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打造纯绿色、无公害、有特色的蔬菜产业,多品种、合理化的分配种植面积,建立完善蔬菜管理机制,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多元化市场的需求。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绿意盎然的大棚里,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孩子们稚嫩的嬉戏声,工人们充满丰收喜悦的交谈声,交织成一曲喜庆的幸福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