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新华社记者  周玮  杨湛菲

  2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拉开帷幕。接下来一年间,“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文化展示、全国广场舞展演等12项主体活动将在全国铺开,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展演等80项示范性系列活动也将火热开展,用文化为乡村大地添彩。

  广大基层和农村一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今,“有没有、够不够”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民对“好不好、精不精”的要求则越来越迫切,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供给产品单一、供需对接错位、人才队伍紧缺等问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为引领。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差距仍是重中之重。在同时举行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对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作出部署、拿出实招:推动乡村公共文化与非遗、文化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文明涵养阵地……

  要突出农民主体性,始终坚持农民是乡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受益者,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乡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精彩纷呈,春节假期活动达1.5万多场,参与人次近8000万,为农民打造了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舞台,也激发着乡村文化建设和治理的内生动力。

  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把更多深藏的乡村文化资源呈现在手掌上;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群众广泛运用云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手段,讲述乡村好故事、传播乡村好风尚、代言乡土新文化。

  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厚植乡村文化根脉,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乡村文化新生活前景可期。(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区域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论道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我国发展具备长期稳定环境
伊朗总统将访华
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2023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启动
在数字变革中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
中国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出色完成“猛虎-2023”演习
文学月刊《鄂尔多斯》面向全国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