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凝时代 镌刻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版画学术邀请展”观后
《乌旦塔拉枫林》 王文亭
《撒满珍珠的草原》 照那木拉
《风过草原》 赵玲玲
《二十四节气——立秋》 苏和
  ◎韩亚成

  虎走留福,玉兔迎春。癸卯新春期间,由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内蒙古美术馆主办,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承办的“心凝时代·镌刻草原——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版画学术邀请展”在内蒙古美术馆盛大启幕。展览活动得到了自治区文联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区内外美术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开慕式现场美术艺术界大咖云集,展览在美术版画艺术界产生良好反响。

  这是全区版画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回眸与展望。纵观内蒙古版画艺术发展历程,是伴随着中国新兴版画艺术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内蒙古版画自5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1958年布和朝鲁的版画入选第三届全国版画展,他是蒙古族第一代版画家,而从60年代起开始哲里木版画兴起,伊木舍楞、莫日根、照日格图等开始探索草原版画,在内蒙古版画艺术的百花园里,无论是哲里木版画的发展壮大,还是学院派版画群体的形成,都对推动内蒙古版画艺术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带动作用。哲里木版画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艺术家的努力,版画艺术创作一直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版画创作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四大版画群体之一。早期活跃的版画家有萨因章、刘宝平、田宏图等一大批地域版画家,他们不仅是哲里木版画的开拓者、组织者,也是内蒙古版画艺术发展一个时期的代表性符号。哲里木版画立足地域特色,将审美情趣和粗犷神奇的版画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其雄浑、大气、纯朴、热烈的画风,彰显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以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半个多世纪以来,数百幅哲里木版画参加国家级展览并摘金夺银,一些作品还远涉重洋到日本、韩国、德国、挪威等国参展,可谓名扬中外。1965年,伊木舍楞、却吉、刘宝平等作为内蒙古美术界代表团成员,应邀出席了中国美协在北京举办的华北地区年画版画座谈会,并光荣地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及合影留念。1983年和2021年哲里木版画先后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开创了内蒙古版画艺术发展的先举。

  随着时代的发展,哲里木版画接续传承,一批版画家乌恩琪、山丹、邵春光、罗中伟、韩戴沁、吕红梅、高鹏等不断推动版画艺术的发展,成为区内外极为活跃和有影响力的版画家。与此同时,随着学院派版画创作群体的形成,极大地丰富和壮大了内蒙古版画艺术,乌日切夫、德力格仁贵、胡日查、王永波、金宝军、王茹、李聪玲、崔尚华、曹雪飞、苏丽娅等一大批学院派版画创作者的涌现,有力推动和开拓了内蒙古版画艺术发展的新时代,让内蒙古版画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可以说,任何一种美术形式的发展,都需要充分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随着时代的更迭与变迁,版画创作在内蒙古艺术创作群体中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凸显,在各个历史阶段,均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版画人才,也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版画作品,内蒙古版画艺术的天地更加广阔,版画艺术的生命力更加健旺。

  本次展览是全区首次颇具规模的版画学术邀请展,汇集的版画作者与作品极具代表性和前瞻性,共展出版作品81件,涵盖木版、铜版、平版、丝网版、综合版等多种形式。展览聚焦新时代、立足内蒙古,紧密围绕艺术服务人民这一主题,充分展现和反映了内蒙古当代版画创作的整体面貌与水平,从地域上对版画创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盘点与梳理。从入展的作者和作品看,入选的作者含概了内蒙古老中青新几代版画家,入选作品创作时间跨越上个世纪80年代到如今,如邢玉山1984年创作的黑白木刻《喜迎金秋》、苏新平1988年创作的石版画《剪羊毛》、萨因章1988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穿蓝袍的小姑娘》等作品,都具有时代的特色和印痕,这次入展的作品大多在全国美展和版展中入选或获奖,成为时代美术作品里的经典之作。可以说,这种以学术性为延伸,对一个地域的版画艺术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融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对助推当代版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影响。

  从思想性讲,本次邀请展创作主题突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创作主旨贯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注重将弘扬时代主旋律与不同艺术风格、创作技法融入版画创作,倡导和鼓励版画艺术家以思想精深为统领,如胡日查凸版《听见草原·归》系列作品,立足关注草原生态这一主题,呼吁人们深藏于心底的那一份良知。正是对应了画面的意境,反映了作品背后的精神与灵魂,唤醒人们更加关注我们籁以生存的家园,共同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山丹的绝版木刻《白音塔拉的羊》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为立意创作,用版画艺术的形式,讲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入选的作品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创新性精神,用独特的版画艺术反映时代主题,打造了一批政治站位高、内涵丰富、意蕴厚重的版画艺术作品。

  从学术性讲,本次邀请展为全区版画艺术家搭建起了学术交流、施展才华的平台。入展作品以丰富、开放、创新的创作内容和独特、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呈现出艺术家们对版画艺术语境、艺术主张、发展路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探究与深入思考,如苏新平作为早期内蒙古版画创作的先行者,他的版画给人一种视觉的体验,从《剪羊毛》这幅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其对草原牧民生活主题创作的探寻,画面以鲜明的图式,表现了草原牧民生活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一种精神塑造。萨因章的套色木刻版画《穿蓝袍的小姑娘》色彩对比浓烈,构图奇巧,在意境、韵味上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田宏图的版画善于发现草原的美,善于用刀法概括丰富的生活场景,其入展的《草原上的人们》便是这样一幅佳作。在版画艺术语境探索上,德力格仁贵的铜版《塬上行》构图严谨,极具影像的呈现,使作品更凸显了艺术张力。张永平的丝网版《风之翼》是抽象的,也是写意的,梦幻的意镜,是岁月划过的风痕,展现了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从艺术性讲,本次邀请展是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服务人民、文艺引领方向的集中体现。艺术家们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助推当代版画创作的繁荣与进步,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对版画创作进行比较与研究、探索与创新,用创作实践深入发掘版画的艺术价值,努力表现时代、表现人民、表现生活。如罗中伟的套色木刻版画《霞照草原》注重细节把握,运用娴熟的技法,从一个切面入手,刻画了草原人们美好生活的画卷。画面构图严谨,人物形象塑造饱满,表现的粗犷而率真,视觉冲击力强。从画面看草原上的牧民,凝视着远方,是眺望,是憧憬,也是生活中的守望。远处弯弯曲曲的河流,衬托的马群与人物之间交相辉映,如一缕霞光铺满草原。安玉民的黑白木刻《乐园》有一种律动之美,表达着牧场主人生活中的欢喜,灵动的双手、跳跃的神态、精美的构图,展现着守望家园的幸福。天空是幕,草地是舞台,这是牧人心灵的牧场。王茹的铜版《故乡情》以大地为背景,皑皑的雪与深扎在大地的玉米之根,构成了故乡的记忆,走过的岁月,踏印留痕,意在表达深刻心中的故乡,那份爱的深沉,是一缕乡愁,是一种浓浓的割舍不下的故土深情。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既有群体地域性特点,也有学院派的代表性风格,其规格、层次和蕴含的艺术价值均具有较高水准。

  心凝时代,镌刻草原。内蒙古广大版画艺术家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胆魄、识见与信心,不断创新突破,用实践和镌刻的力量,不断创作和推出更加优秀的精品力作,以独特的艺术匠心和执着的艺术担当,不断助力和推动版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内蒙古版画艺术的前景愈加广阔,这朵盛开在内蒙古、镌刻着内蒙古之美的艺术之花,必将在文艺的百花园中愈加耀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版画学术邀请展”观后
~~~——高朵芬诗歌的美学特征
~~~——兼论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主流化建构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出彩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公益广告
心凝时代 镌刻草原
用诗篇赞颂水和大地
类型化杂糅与核心价值观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