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驻村第一书记的“振兴梦”——村美民富产业兴

  □本报记者  阿妮尔

  “想在退休之前干点实实在在的事儿,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杨俊璐的驻村初衷。

  2022年3月,58岁的杨俊璐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税务局来到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巴嘎柴达木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从驻村的第一天,杨俊璐就坚定了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想法。

  “巴嘎柴达木村可耕种土地面积2800亩,2020年整合流转其中的1000亩,于2021年种植红高粱,但是产量不高。”杨俊璐告诉记者,他驻村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商讨研究,将这片1000亩土地承包出去,种了葵花。“葵花产量高,收入可观,按市场价收入约达200万元。

  巴嘎柴达木村水资源丰富,去年金秋时节,1800亩玉米丰收的景象令杨俊璐很震撼。“玉米也喜获丰收,金灿灿的真是喜人。村民的收入多了,同时也解决了村民养殖的牛、羊、猪的饲料问题。”杨俊璐介绍说,“我们还利用村里闲置的4座大棚,种了羊肚菌,销售收入6万元。”

  “杨书记来了以后村里变化很大,闲置大棚利用起来了,采摘、收获完羊肚菌后,接着在大棚里种土豆。平时打理大棚的有5个村民,我们不仅在家门口就业,一年还有了几万元的收入。”村民张怀怀笑呵呵地说。

  杨俊璐带领村民趟出了一条立足自身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2022年,巴嘎柴达木村以提高产量和效益为抓手,以大力实施优质高产作物种植作为突破口,村集体收入突破了30万元。

  杨俊璐向包联单位伊金霍洛旗税务局申请投入5万元用于旱情水利设施保供和维护修理,打了9眼机电井,配套安装了8台施肥罐。因为及时投入运行,缓减了旱情,增加了粮食产量,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赞誉。

  驻村,更要“驻”进村民心坎里。“家里有困难吗?”“收入怎么样?”……杨俊璐驻村以来,走访入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动态管理工作一直在扎实开展。“像村里的徐肯心、段飞飞老人,都70多岁了,我就会多走动走动,多了解了解,以便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年前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把米面油、药品等物资送到村里50余户70岁以上老人家里,让他们安安心心过年。”杨俊璐说,“巴嘎柴达木村常住户140户,他们就像我的家人,我时常惦记着。”

  杨俊璐在工作日记上这样写道:在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强业之美给巴嘎柴达木村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乡村振兴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乌海
〖看台〗
“慧”耕田畴 沃野生金
抢抓农时育秧苗
驻村第一书记的“振兴梦”——村美民富产业兴
〖速读〗
万亩经济林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设施农业让农户搭上“致富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