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似白色森林,蔚为壮观,将风能转变成电能,传送上网;一片片光伏发电板组成蓝色海洋,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如今,无论是走进乌拉特草原,还是乌兰布和沙漠,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巴彦淖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脉动。
“空中发电、地上种草、草上养羊”,进入内蒙古第一个光伏村——五原县联星村,映入眼帘的是457户村民家屋顶整齐排列的光伏电板,光伏田园综合体的新形象让人眼前一亮。目前该村年发电量达5400万度,每年每户农民能享受补贴4050元至8100元。
去年12月,在华东地区巴彦淖尔招商引资推介会上,乌拉特中旗成功签约610.62亿元新能源项目。
……
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转化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一大“强将”,更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有力推手。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向“光”而行、乘“风”远航,立足“风光无限”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全产业链推进,锚定“双碳”目标,蹚出了一条绿色新路。
在磴口县华盛绿能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里,千亩光伏“蓝海”一如既往的壮阔,园区里偶尔传来“哞”的牛叫声,让人感受到乌兰布和沙漠的冬日生机。
“乌兰布和,蒙语意为‘红色的公牛’,现在沙漠里却养上了黑白花奶牛。”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说,乌兰布和沙漠在巴彦淖尔市分布506万亩,在磴口县就有426万亩,全县总面积的68%都是沙漠。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风口期,沙漠地区发展如何破题?磴口县勇于探索,通过积极开展光伏治沙、光伏农牧业和无土栽培等示范研究,探索出一条“光伏+农业”的绿色发展路子,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并解决了光伏发电征占大量土地等问题,实现了清洁太阳能利用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共赢。
“上面能发电,下面能种瓜。我们通过发展‘农光互补’模式,实现‘一地两收’的绿色产业新发展。”华盛绿能(磴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华盛绿能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占地面积2500亩,光伏总装机容量50MW,年均发电7225.91万千瓦时,平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45万吨,每年可减少SO2排放量343.95吨,减少粉尘排放量245.68吨,减少CO2排放量约为6.1万吨,真正做到了沙里生绿又生金。
目前,磴口县正在全力打造乌兰布和沙漠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实现固沙面积约34.5万亩,并网后发电量可达328亿度,自我消纳电能引进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良性循环新局面。
东风浩荡,趁势而行。
巴彦淖尔市风能总储量约为1亿千瓦,可开发风电规模在7000万千瓦左右,资源富集地区年平均风速达8米/秒以上,风能稳定性好、无破坏性、开发价值高,是国内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乌拉特中旗风光资源富集,地域辽阔,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光热项目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争取了国家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国家首批槽式光热示范项目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乌拉特中旗发改委主任李钧介绍,乌拉特中旗锚定“双碳”目标,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追风逐日”,描绘着更加出彩的“画卷”。
2022年12月28日,国合乌拉特续建100MW风电项目首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
12月31日,乌拉特中旗联合动力德日苏续建100MW风电项目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2023年1月9日,华润电力乌拉特中旗100MW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至此,乌拉特中旗新能源并网规模达到358万千瓦,其中风电320万千瓦,光伏28万千瓦,光热10万千瓦,并网规模稳居巴彦淖尔市第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梦工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巴彦淖尔市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建基地、育集群、延链条,积极培育企业,布局形成了以智能风电整机及相关配套核心零部件制造为主的清洁能源制造产业链,以单晶硅生产项目为龙头,光热材料、光伏玻璃、光伏背板制造为辅助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资源能源高效集约利用。
截至2022年11月,巴彦淖尔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542.31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539.4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例超70%,成为我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为内蒙古有力落实“双碳”目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