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本报联动云南、新疆、广西、海南、陕西、湖南6省区党报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畅谈文旅产业发展——

春天,去“点亮”诗和远方

杜明燕 (受访者供图)
李文辉 (雷桐苏 摄)
古丽米拉·达吾列提 (受访者供图)
区捷 (何学俏 摄)
吕建中 (受访者供图)
苏少洪 (受访者供图)
王洪斌 (唐俊 摄)
春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野花盛开. 本报记者 李新军 摄 长江第一湾。周灿 摄 新疆日报供图 广西百色靖西通灵大峡谷。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供图 三亚海帆赛拉力赛起航。武威 摄 黄河壶口景区出现彩虹飞瀑景致。 陕西日报记者 袁景智 摄 张家界武陵源天子山,御笔峰景点层林尽染。 邓昌勇 摄
  ■编者按

  春天如约而至,处处都是美景。

  盛开的繁花、皑皑的雪山,悠久的古城、静谧的乡村······远方的诗意交织,等待人们去点亮、去找寻。

  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产业迎来强势复苏。不少业内人士感慨:“经历了三年疫情,旅游业终于迎来春天”。

  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日报联动云南日报、新疆日报、广西日报、海南日报、陕西日报、湖南日报,聚焦“助力文旅复苏 点亮诗和远方”主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各地特点,从政策保障、市场培育、新业态发展等角度,分享经验、畅谈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明燕——

  推动“双循环”推出新业态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我的心爱在高山,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

  “这首歌唱的就是我的家乡呼伦贝尔,48个民族221万北疆儿女在这里守望相助、共同繁荣发展。”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助力文旅复苏”是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明燕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实施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计划,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增强产品供给能力,激发消费潜力,落实多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杜明燕介绍,去年该市坚持旅游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推出的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组建文旅产业协会、鼓励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三类十三项补贴措施等,以政府主导、政策暖企为疫情影响下的文旅行业提振信心,实现逆势增长15%。

  全力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复苏,杜明燕建议,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双循环”,有序重启恢复出入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瞄定高端市场,推出列车度假、森林康养、自驾露营等新业态,打造“呼伦贝尔号”森林草原列车等品牌;强化数字赋能,实现旅游服务便利化;聚焦经营主体融资贷款、减税降费、社保优惠等需求,推进一揽子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本报记者  李新军)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李文辉——

  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

  “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发展全域旅游,怒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李文辉对怒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怒江大峡谷由南至北跨越了7个气候带的所有自然景观,海拔从738米的怒江河谷一直攀升至海拔5128米的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形成了独特的高山峡谷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气候景观等。”李文辉说,怒江州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核心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滇西北、滇西、藏东南三大旅游热点地区之间,发展全域旅游资源、区位优越。同时,怒江州是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区域和关键节点,也是云南旅游新的增长极。

  丰富的生物资源也为怒江发展科考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提供了基础。李文辉介绍,怒江州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世居傈僳族、普米族、怒族和独龙族等民族,各民族包容共济,民族文化齐放异彩,成为享誉世界的民族文化大观园。

  近年来,怒江州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旅游,聚焦“小众、特色、高端”的发展定位,邀请一流团队制定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行动方案,举全州之力发展文旅产业。如今,怒江大峡谷不再遥远,保(山)泸(水)高速公路实现快速通达,怒江美丽公路沿线13个景区化服务区全面建成,怒江民用机场、保泸铁路等交通项目有序推进,“东连大理、南通腾冲、北进川藏、西出缅甸”的通道体系加快形成。

  “峡谷怒江,养心天堂”。秘境怒江,云南旅游的又一张“王牌”,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的画卷渐次铺展。

  (云南日报记者  左超  张潇予)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夏尔合特村村委会主任古丽米拉·达吾列提——

  擦亮“新疆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

  “现在出门,大家一听说我来自新疆,除了说人美、景好、水果甜,还会加一句:新疆的滑雪场也很棒。”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夏尔合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古丽米拉·达吾列提对记者说。

  古丽米拉·达吾列提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地区的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布尔津县(吉克普林)滑雪度假区和青格里狼山国际滑雪场成为国内外雪友的热门打卡地。春节期间,阿勒泰地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73.58万人次,同比增长22.98%。

  “除了冰雪,红色旅游也是我们阿勒泰旅游的新名片。”古丽米拉·达吾列提说,她所在的吉木乃县吉木乃镇以萨尔乌楞村为核心,修建了红色戍边展馆,新建了红色戍边打卡点,打造了戍边家访点。为将红色游打造成阿勒泰旅游又一亮点品牌,该地区积极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推出了以百年通商口岸——吉木乃口岸、萨尔乌楞村和龙珠山地道为主的红色旅游线路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经过深入的调研走访,古丽米拉·达吾列提认为,要在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创新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紧跟市场消费需求,形成标准化的公共服务接待、服务规范、互动方式和投诉处理等流程和内容,为游客提供优质、贴心的旅游公共服务。“还要在文旅融合上下力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打造新疆高端旅游品牌,擦亮‘新疆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古丽米拉·达吾列提说。(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捷——

  强化旅游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桂林市全面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总体要求和“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定位,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复苏,凝心聚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捷认为,桂林市要积极培育新业态,将桂林元素深度融入文旅产品,打造桂林文旅品牌,提升文旅产品价值链,加大亲子研学、健康养生及红色教育等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露营游、云演播等新场景新体验。

  进一步抢抓旅游市场复苏机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区捷认为桂林还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丰富产品供给,深入发掘利用好人文旅游资源,重点推动“博物馆+旅游”“体育+旅游”“非遗+旅游”“节庆民俗+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教育、科技等产业跨界融合。二是创新消费场景,抓住文旅消费需求,开展消费季等活动,举办创意市集、美食嘉年华等活动,激发潜在消费活力。三是发展夜间经济,繁荣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能。四是推动恢复和新开国际直飞航线航班,合理调整高铁运行线路,增加运行车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内需稳增长。区捷认为,要加快恢复和激活全区文旅消费市场,需要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强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深入发掘利用好人文旅游资源,通过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赋予自然风光有趣的灵魂,通过科技手段赋予静态人文资源以鲜活的生命力。(广西日报记者  王春楠)

  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

  共建文化数字丝绸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作为文化大省,陕西要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上扛起责任。”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表示,近年来,陕西充分发挥历史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结合现实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和中国革命故事。

  吕建中提出了“共建文化数字丝绸之路 助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的建议。他说:“作为承载中华文化价值符号和精神标识的数字艺术品,由于运用区块链技术,使特定艺术品生成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可以使真实可信的数字艺术品在‘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平台上实现交易、流通、传播和应用,助推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吕建中说,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不仅可以为艺术品、数字艺术品、数实结合艺术品等搭建交易流通的大平台,更有益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他建议,多部门综合施策,推动全国12家“区块链+版权”特色领域创新应用试点单位,特别是已经通过“区块链基础服务设施”备案和具有国际一流技术研发实力的机构,联合创建“文化数字丝绸之路”。

  (陕西日报记者  王佳伟)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村委会主任苏少洪——

  要让“网红”变“长红”

  春暖花开之际,漫步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随着文旅产业复苏,博后村又火了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的脸上挂上了笑容。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苏少洪说。

  苏少洪介绍,博后村靠近亚龙湾景区,发展民宿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这几年政府扶持,博后村的民宿旅游招牌越擦越亮。目前,全村共有58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客房1800多间,经常早早就被订满。

  “今年博后村民宿的火爆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苏少洪说,今年春节假期,博后村各家民宿每天入住率都超过九成。民宿业的火热让这个昔日以种植椰子和养猪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村庄,变成了热门旅游目的地,但想要“网红”变“长红”,还要下更多功夫、想更多办法,才能留住游客、留住人才、留住产业。为了让乡村旅游释放更多乡村振兴新动能,博后村与三亚学院合作成立实践基地,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博后品牌;紧紧依托亚龙湾旅游度假区资源和平台,以玫瑰文化、黎族文化、创意文化为底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市长王洪斌——

  以“五个转变”促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旅市场升温回暖,湖南各地旅游市场全面复苏。作为湖南旅游产业的龙头,张家界表现尤为强劲。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市长王洪斌表示,经过30多年努力,张家界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新时代、新起点,张家界发展旅游,不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他强调,作为旅游大市,必须深入践行“五个转变”理念,促进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由门票经济型向产业经济型、由市场低端型向市场高端型、由资源依赖型向谋划创意型、由单一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

  “张家界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持续用力。”王洪斌介绍,近年来,张家界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一核四极多点”旅游空间布局,建设“主客共享、开放包容”的精品城市;大力创新旅游产品,突出抓旅游跨界融合发展;大力优化旅游环境,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整治专项行动,上线运营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一机游”“一屏管”。

  王洪斌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张家界将聚焦旅游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聚焦服务品质提升,持续提升景区品质,持续整治旅游市场,不断升级智慧旅游平台;聚焦产业结构调整,把优质服务打造成张家界旅游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力。

  (湖南日报记者  刘涛  

  通讯员  刘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本报联动云南、新疆、广西、海南、陕西、湖南6省区党报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畅谈文旅产业发展——~~~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国两会特刊
   第05版:全国两会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读图
   第08版:文件
   第09版:北疆文旅
   第10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11版:兴安
   第12版:锡林郭勒
春天,去“点亮”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