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核心提示】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通过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社会风险防控机制等有效措施,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有利于继续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

  □王宇洁

  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有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涉及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矛盾化解、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共建共治共享,是对我国目前发展阶段所面临问题的深刻回应。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治理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经济社会领域发展不平衡,民生建设存在短板,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公平及其引发的心理失衡、极端行为等现象增多,利益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品质化、精细化服务;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更加多元,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成为趋势,舆情发酵扩散更快;群众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法治意识和理性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当前,公共安全领域的社会治理正在进入常态化、网格化、精细化阶段,对各种风险的处置速度和协调要求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对基层治理的灵活性与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通过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社会风险防控机制、维护社会生产安全、保障群众生活安全等有效措施,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和实践创新,为发展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有利于继续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下完善多元主体分工合作的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涉及多重主体的价值理念,党建引领能够起到把握方向、凝聚共识的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意愿和群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并非让各级党组织唱“独角戏”,而是形成以党的组织为核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一轴多元”治理结构。党建引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共建”就是明确不同社会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职责,“共治”就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共享”就是探索将党的群众路线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治理。社会治理要以人为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工作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社会治理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得到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才能促进社会认同、汇聚社会合力、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要将社会治理与个体本身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个体在社会治理中的获得感,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增强社会黏性和群众归属感,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这个最根本的大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无从谈起。要坚持源头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要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治安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提升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能力。要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着力解决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构筑坚如磐石的安全稳定屏障

  内蒙古横跨“三北”、地近京畿,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更是内蒙古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枫桥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基层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新发展阶段,面对社会治理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农村牧区,畅通民情民意,了解群众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牧区各类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加强现有的草原110、戍边警务室、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举措,构建稳边固边的“天罗地网”。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联合党建打造功能型党支部,夯实联防联控和双拥共建基础,推动党建网格和综治网格“双网融合”,及时发现基层问题,做到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切实做到居民有诉求、组织有回应、服务有保障。要在服务与技术上进行提升与完善,将人、地、事、物、组织等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物联网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网络以及算力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专项建设行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搭建技术型平台,实现智慧治理;加强乡村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把数字技术普及到农村牧区,提升偏远农牧区4G、光纤及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增强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市域作为社会治理宏观和微观的转承层级,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以城带乡的引擎作用、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把城市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平台,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目前,内蒙古12个盟市全部纳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在试点工作推进中,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手段,缩小治理空间,缩短治理时间,让“智治”成为重要的治理方式。探索扁平化治理模式,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在祖国北疆构筑起坚如磐石的安全稳定屏障,以内蒙古之稳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科技
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