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西辽河到白洋淀:

探寻黄金面具下的千年史迹

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处。王金 摄
青龙山镇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王金 摄
琥珀璎珞。
榷场贸易。
鸳鸯形琥珀盒。
鱼形盒玉佩。
海螺形玉佩。
黄金面具。
银鎏金高翅冠。
  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西拉木伦河在海流图东与老哈河汇合后称西辽河,它由西向东,奔向大海。

  在位于西辽河流域的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出土的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出土辽墓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辽代未经盗扰的皇族墓,就其考古、学术价值来说,可以和皇陵相提并论。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的发现,对评价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缔造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历史贡献及深入研究辽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也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合葬墓中发现黄金面具

  “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是对通辽市奈曼旗所处地域的描述。

  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奈曼旗,域内有一座青龙山,这是一座位于西辽河东南努鲁尔虎山余脉的山峰,因此山南北起伏犹如一条青龙,故名青龙山。青龙山镇地处山区,辽西地区一条重要的河流大凌河的一条主要支流“牤牛河”从山区通过。

  1985年7月,在青龙山镇修建大苹果基地水库时,发现一处辽代墓地。1986年6月至8月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经考证,其中第3号墓为辽陈国公主与附马萧绍矩合葬墓。

  在墓葬前室的正中地面上,考古人员发现一块泛着幽绿色光泽的方形石碑,上面用绿色砂岩镌刻有人物和牡丹花卉,石碑中央阴刻篆书——“故陈国公主墓志铭”,一段千年史话就此开启。 

  在陈国公主墓中,共出土了3000多件玉器、水晶、玛瑙、金银器等陪葬品,其中还有罕见精美的古玻璃器皿,有些杯子的杯盖由黄金制成,杯身还有黄金链子与杯盖相连。这些文物中,覆盖在驸马和公主脸上的黄金面具是最引人注目的“镇馆之宝”。

  三星堆曾发现距今3000余年的黄金面具,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有3300余年的历史,在人类发展史上,面具用于文艺、战争、祭祀等各个领域。

  陈国公主墓中的黄金面具呈半浮雕形,用整块薄金片按照公主与驸马的脸型精心制作而成,造型生动,神态各异。用纯金打制面具,眼、耳、口、鼻均不开缝不穿孔,从面具看,公主丰润舒展,显示出青春女性特有的柔美;驸马颧骨微突,面庞清瘦,刚毅而沉稳。

  除了黄金面具以外,两顶鎏金银冠静静地在公主和驸马头部放置着。

  “从这些随葬品的豪华程度来看,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契丹贵族已经承袭了唐代厚葬的习俗,这说明当时的契丹人深受中原汉文化生死观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之庸说。

  在墓中还发掘出7件玻璃器皿,器形有瓶、杯和盘,杯器表有刻花、堆花或乳钉装饰,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

  乳钉纹是公元八世纪至十世纪埃及和叙利亚等国的常见纹饰。据考证,这种器皿可能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传入辽国的伊斯兰玻璃容器。出土于陈国公主墓的乳钉纹高颈玻璃瓶的装饰手法与科威特国家博物馆藏品中一件玻璃瓶相似,刻花高颈玻璃瓶与美国洛杉矶汉斯收藏的一件刻花瓶相似。

  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说:“它们的发现不仅反映出辽与西方国家有着广泛的经济贸易关系,也为研究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南北文化贸易交流频繁

  公元1004年,辽圣宗和萧太后率数十万大军绕过宋军防线,直达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而这个萧太后正是陈国公主的祖母。在宰相寇准的一再推动下,宋真宗御驾亲征,来到黄河北岸,经过激烈的攻守战后,辽宋订立合约。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北宋河北的边防即刻由战争的前哨,变成贸易的集散地。壮丁归田,朝廷还在河北霸州、雄州等地设置榷场,同辽进行贸易往来。宋输往辽的主要是茶叶,与茶叶一起北上的还有精美的瓷器,而辽输往宋的主要是牛羊、皮毛,北宋与辽往来友好,贸易通畅。

  澶渊之盟,开启了宋辽之间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就盛赞“国家自与契丹和亲以来,五十六年,生民乐业”。苏辙评价“澶渊之盟”后,“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因契丹有四时捺钵制度,“辽天子”总是四处巡行,辽的“国都”并不固定,史称“五京”,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天义镇)、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公元1044年,辽兴宗升大同军为西京、大同府。西京大同,地理位置优越,又相邻经济富庶的北宋河东地区,是辽、宋的重要经贸区,也是辽国最重要的赋税基地之一。

  辽的五京,是北宋出使辽的主要城市。很多我们熟悉的北宋人物,都出使过辽国,或途经或到过五京之一、或之二等。比如包拯、欧阳修、王安石、苏辙、沈括等,也留下了许多故事。他们大多是朝廷派出的使臣,北宋时是从开封来,南宋时是从杭州来,肩负南北沟通的重任,留下一段这一文化融合时期的特殊史诗。

  欧阳修出使辽35年后,北宋另一大文豪苏辙于元祐四年(1089年)也出使辽国,沿途所作奉使二十八首,其中,“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尤为有名。宋辽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380多次。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中出土的花口青瓷碗,胎薄质细,青釉莹润,碗体轻薄,应该是越窑精品,可能是宋辽互相馈赠的礼物,可见宋辽之间文化、贸易交流不断。

  榷场见证宋辽时代边贸繁荣

  从西辽河核心区域通辽市到白洋淀雄安新区直线距离为879公里。在宋代,白洋淀处在宋辽交界地区,宋开修塘泺作为塘泊军事防线,“缘边渚水所聚,因以限辽”,此外,还进行屯田种植,并对边缘塘泊设置管理机构。 

  其时,宋辽边界“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而且宋辽两国交界处的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等地设立了榷场贸易,今日的米家务(河北省保定市雄县辖镇,由雄安新区代管)是当时谷物贸易税收场所,马务头是马匹贸易税收场所,道务即生活用品交易场所。米家务、马务头、道务见证了澶渊之盟之后这一和平红利的百年历程。

  “榷”,意为“专卖”“专利”,而“场”则是指场地场所,指由官府控制主导的贸易市场,直到榷场与互市结合之后它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版的《辞海》当中,榷场被界定为“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场所”。

  宋辽双方经济上互通有无,北宋从辽方购得的商品以银钱、布、羊马、橐驼为大宗,其中羊的贸易量最大,“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北宋还将在南方对外港口收购到的香药等热带产品转输到雄州等地榷场与辽交易。根据宋朝宰相富弼所言,宋辽河北榷场的贸易额每年约在150万。

  宋辽双方交换的货物有“缯皂、漆器、杭糯、羊马、囊驼”等几十种,“终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约,互市不绝”。宋辽双方都从贸易中得到了好处。

  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辽国的文化根底,也行将瓦解。而这一切,都在榷场贸易中你来我往,展现充分。

  在这种经济方式当中,加上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使得各民族逐渐有了较为统一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双方的频繁交往大大促进了辽的汉化和民族的融合。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可知,辽中后期墓葬,在型制、葬俗以及画像石和壁画内容等方面已与中原宋人相仿,这种状况大大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程,并对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民族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千年前,地处中原的宋朝唤醒了雄州的边贸潜力。一千年后,在这里拔地而起的雄安新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着中国北方的经济新奇迹。历史的记忆与现实的梦想,在华北大地交相辉映。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契丹民族对于我们开拓中国的北部边疆,加强北部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治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武峰 王林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北国风光
   第09版:文艺评论
   第10版:视界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广告
探寻黄金面具下的千年史迹
参考资料
北疆文旅 四季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