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位牧场主的高产秘诀

工作人员调试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本报记者 刘墨墨 摄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记者们遇到了两位“能力爆表”的牧场主,一位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养牛,一位运用智能化设备和手段养牛。对于如何养好牛、产好奶这件事,他们有着自己的高产秘诀。

  经验丰富的老场长名叫杨斌,是内蒙古昂然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人们习惯叫他杨场长,因为他可绝对算得上是管理牧场、养奶牛的“土专家”。杨场长从业经验丰富,在伊利、蒙牛、圣牧高科这些大企业都干过,饲养、销售、管理、检验啥都会。

  运用智慧化管理的年轻场长叫徐莉强,是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副场长,虽然从业只有9年,却年轻有为、勤奋好学,拥有先进的牧场管理经验,1年前被“挖”到这里,在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绿色低碳观光牧场任职。

  他们一老一小,一个在“传统”中突破,一个在“创新”中追求完美。

  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时,杨斌正在对牧场进行绿化,原来,他的牧场有1200多头奶牛怀孕了,他要为这些奶牛妈妈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杨斌说:“我见证了内蒙古奶业一步步的发展。■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从前,这里家家户户都养牛,到处都是奶站,后来有了奶联社,再后来为了保证牛奶的品质统一,种植和养殖一体的现代牧场应运而生。”

  杨斌是牧场所在地北什轴乡店上村人,看到家乡废弃的牧场被闲置,决心来干一番事业,2022年5月,杨斌带领投资伙伴与北什轴乡签订入驻协议,协议总投资3亿元。种植各种有营养的草料、建设能容纳近千头牛的宽敞牛棚……为了奶牛,他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要懂得牛的心情,才能养出愉快的牛。”这是杨斌多年来总结出的养牛秘诀。一说起奶牛,杨斌的眼里就泛着光,他坚信:“奶牛吃什么,奶里就有什么。”这也就意味着吃得好就会产出更优质的奶,营养学出身的他,懂得如何科学配比各种草料,确保奶牛吃饱吃好。他的梦想就是建设一座“花园式”牧场。

  离杨斌的牧场不远处,另一位牧场主也在忙碌着。

  在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的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的全智能无人牛舍里,徐莉强正带着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售后服务工程师给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做最后的调试,以迎接马上到来的第一批入住者——400头奶牛。

  只见牛舍里宽敞明亮,全是没见过的高科技: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清粪机器人。这里有为奶牛准备的“水床”,还有为他们特别调制的草料制品“糖蜜”。

  徐莉强说:“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引起的奶牛应激,是智慧牧场的建设初衷。这些高科技,就是为了让牛住得更舒适。”

  放眼整个牧场,除了我们参观的全智能牛舍,还有温馨度假牛舍、犊牛岛、营养中心等等,这里就像是奶牛的“度假村”。

  “奶牛们吃了我们自己种植、配比的优质牧草,牛奶的日产量和乳蛋白含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徐莉强自信地说。最近几天,他正准备再出去学习一下养殖经验,给自己充充电。

  杨场长这边也没闲着,他已经开始筹划怎样扩大牧场的面积、发展奶食品加工、建设产学研于一体的牧场体验基地了,设想着让前来参观的人们能直观地看到“刚挤出的新鲜牛奶变成奶制品的全过程”。

  虽然两位牧场主有着不同的养牛诀窍,但是他们有一点相同之处,就是都在用心养牛。从种植到养殖,他们在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相信有了这些用心养牛的金牌牧场主,内蒙古奶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红艳  郑学良  徐跃  刘墨墨  张慧玲  金泉  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信访工作条例》施行一年来成效明显
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结合所需所盼直奔问题开展调研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读书千字摘(34)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只为育出好种苗
两位牧场主的高产秘诀
部门联动助企纾困 打造税收共治新格局
遗失声明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