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守护好内蒙古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的辉煌。
自觉承担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发展的战略擘画和深远考量,是新时代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我们要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自觉把自治区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审视和推进,在解决方向性、全局性、基础性问题上持续攻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内蒙古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内蒙古的草原、沙漠、湿地、森林和湖泊等各类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了诸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共同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另一方面,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有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生态是内蒙古最大的资源,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内蒙古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是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坚持“两个基地”建设服从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迈向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中推动绿色发展,就要使可持续性成为生产力,让绿色生态有利可图,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制定符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实际的发展规划。以调整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为推手,不断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塑造,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化为基础,降低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能源的耗用强度,以更少的环境代价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生态安全体系。要严格落实“三线一单”要求,划定并严守各类生态功能区,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保护。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要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打造别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提升内蒙古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众的生态保护教育和宣传引导,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消费等绿色生活方式,让生态环保理念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进一步实现生态文化的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