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锤百炼錾金银 厚植中华老手艺

周君在錾刻银壶。
手工敲制錾刻纯银摆件“马到成功”。
手工敲制錾刻摆件金鼠。
手工錾刻作品纯银龙牌。
手工敲制錾刻作品纯银八宝龙壶。
手工敲制錾刻作品纯银凤壶。
手工錾刻作品八宝吉祥蒙古刀。
  □文/图  本报记者  高瑞锋

  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的一间店铺里,今年54岁的周君左手握錾子、右手拿锤子,正在全神贯注地錾刻着一个银壶,他每挪动一下錾子、每敲下一锤,都极其专注和小心,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好似全然听不到店铺外面的嘈杂声。

  作为一名自治区级蒙古族金银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周君在这个行当里已经整整干了37年。他说:“要想传承好老祖宗的这门手艺,就得认真、坚持、吃苦,有悟性。”

  刻苦好学  尽得真传

  蒙古族金银器制作技艺,简单来说,就是纯手工打制金银器的技艺。

  1986年,17岁的周君从呼和浩特市的一所中专学校美术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工作。

  当时,工厂里的老师傅们都是政府从民间招收进来的老艺人,他们有的是做项链的高手,有的是錾刻麒麟锁的能人,有的做的一手好头饰……个个身怀“绝技”,拥有一门独家技艺。

  这些师傅们不但手艺好,而且乐于对徒弟们倾囊相授。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本身就有美术功底,加之善于动手学习的周君,一年后在众多的徒弟中脱颖而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小师傅。

  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生产的金银器饰品、摆件等多出口到美国、日本和东南亚一带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对充满神秘东方韵味且做工精致的器物格外青睐,源源不断地向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发来订单。那个时候,周君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周君热爱这份工作,为了干好工作,他愿意付出各种努力。为了做好动物摆件,那些年,他经常在节假日一个人跑到青城公园的动物园里观察、研究各种动物的表情和动作,一待就是一整天。“我被大家当成了精神有问题的人。”周君笑着回忆。正是这样的执着,让周君打制出的马、牛等动物摆件形神俱佳。

  手工打制金银器有设计、下料延展、反复淬火、敲制银胎、对合、焊接、酸洗、灌胶、敲形、錾刻、打磨、压光等几十道工序,其中,錾刻是重中之重,往往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上手。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稿,老师傳在敲制成器形的银胎表面錾刻图形,使其成为线条流畅、层次分明的立体浮雕金银器錾刻作品。

  为了熟练掌握这道工序,周君经常在别人下班走后,一个人在车间里用废弃的材料反复练习,直至得心应手。

  周君在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工作了16年,经他的手打制出来的产品都是让人放心和满意的免检产品,他也成为了厂里唯一的“免检老师傅”。

  2002年,在时代浪潮的召唤下,周君果断买断工龄出来单干,转变身份成为一名民间手工艺人。

  千年技艺  文化传承

  单干的第一天,周君就入驻了塞上老街。“科班”出身的他手艺精湛全面,工作认真负责,很快在这一行业打响了名声,慕名而来的客户络绎不绝。

  2018年4月,周君成为自治区级蒙古族金银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同年8月,又被呼和浩特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呼和浩特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评为首届呼和浩特市工艺美术大师。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老手艺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非易事。对此,周君说出了它的原因:“因为厚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它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金银器制作技艺是从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錾刻为主,通过锤子、錾子等器具,在金、银器物上錾刻出各式各样浮雕图案的古老技艺。它源于商周,兴盛于大唐,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现在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西藏、云南等地区。

  “经过几千年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汲取民俗、地理等各种传统文化,这项技艺产生出了卷草、莲花、虎、鹿、狮、龙、凤等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周君说。

  作为蒙古族金银器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周君用传统工艺融合现代理念,手工敲制錾刻了纯银八宝龙壶、纯银龙牌、八宝吉祥蒙古刀、纯银吉祥八宝银壶、纯银摆件“马到成功”、摆件金鼠等不同类型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数被来自山东、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的客户购买并收藏。

  “同样一种器物,纯手工打制出来的产品,不像机器浇铸出来的分毫不差的流水线产品,件件都有差异,这就决定了它的唯一性,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传世的。”周君说,而且它内涵无穷,每一种图案、每一种造型,都有讲究和来历,都可以读出一段历史。

  功力精深  后继有人

  采访中,周君给记者拿出一件他手工敲制錾刻的纯银凤壶摆件。

  这件凤壶整体造型为一只凤凰,制作精美,凤嘴为壶口,凤身为壶身,凤尾为壶把,高约30公分,腹部直径约15公分,重约2000克;底座莲花形,腹部前后分别錾刻了两只脉脉含情对视的雄雌凤凰、祥云、佛教八宝等图案,顶部是一只欲展翅高飞的凤凰,三条凤尾高高竖起。凑近细瞅,凤壶上每种图案纹路周密清晰,走向舒适自然,整体看上去端庄厚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

  “这只凤壶我敲制了成千上万次,所有的程序一道不省,其中錾刻就用了平錾、阴錾、阳錾等多种錾刻手法,每錾刻一道纹路,都会经过反复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周君意味深长地说,“这件作品用尽了我毕生所学,是我对自己30多年职业生涯的一个检验和总结,也是我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周君说,他每做一件作品,都想着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把它做到最好,留给后世一个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证。

  成为非遗传承人后,周君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培养接班人,把这份老手艺传承下去。

  在众多的徒弟中,周慧宇是他的女儿,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也爱上了这份老手艺,高中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錾刻技艺,打制出的饰品备受客户好评。

  “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在网上搜同款,可是,用这份老手艺打制出来的作品是无法找到一模一样的,因为它是靠人工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无法复制。”

  “我父亲的思想相对保守,他认为这门手艺又脏又累,不适合女孩子干,可恰恰相反,我认为它是一门高大上的技艺,每锤打一下,都是在和古人对话,会滋养人的灵魂。”

  “我近期的目标,是把这门技艺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爱上它。”今年27岁的周慧宇信心满满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论道
   第05版:文件
   第06版:文件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公益广告
千锤百炼錾金银 厚植中华老手艺
神秘的墓葬艺术
持续推进文旅融合需要更多“房谋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