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优结构 调绿布局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唱响绿色牧歌

  □本报记者  韩雪茹

  “这几年卖牛,价钱给得满意,效益不错。”走进扎赉特旗种畜繁育中心西胡日台嘎查犇犇养牛场,一头头膘肥体壮、黄白相间的西门塔尔肉牛吃着草料,负责人张春林正忙着给牛添青贮饲料。

  张春林说,养牛场改变多养、散养的粗放式养殖方式,并坚持品种良种化,开启了养殖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的发展新路。目前,他家的养牛场有80多头牛,一年收入30余万元。

  科技出力,让牲畜涨了“身价”。近年来,扎赉特旗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持续推进引进品种本土化,建立健全旗乡村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改良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并成立牛羊产业服务中心,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农牧民进行培训,提升良种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带动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15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之一,扎赉特旗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政策驱动、宣传动员、项目撬动、延伸补齐产业链,持续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旗肉牛存栏38万头以上,基础母牛比重达到65%以上,育肥牛突破2万头,良种率达到60%以上。

  调优结构,调绿布局。为促进草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国家启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工作,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建设高产稳产人工饲草料示范基地,建设以提高饲草产量和牲畜良种率为重点的良种繁育体系,建立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引导建设以草畜平衡为前提的现代草原生态牧场,鼓励牧区和半牧区建设一批以饲喂全混合日粮为主的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全国共有15个县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2022年我区扎鲁特旗、扎赉特旗、西乌珠穆沁旗获批实施项目。

  随着2023年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工作的全面启动,西乌珠穆沁旗7个苏木镇93个嘎查的2637.34万亩草牧场正在进行45天的“休养生息”。

  在浩勒图高勒镇,牧民们提前做好休牧场地规划、饮水保障、饲草料储备等工作。今年乌兰哈拉嘎苏木13个嘎查实施了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涉及草畜平衡面积为410万亩,小畜为19万头,大畜为4.8万头只。

  “通过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我知道了休牧能使牧草顺利返青,可有效避免牧草被牲畜过早啃食、踩踏而导致草场生产力下降等问题。今年,我家养着400多只羊,早就准备好了充足的饲草料。这不,我把休牧场地标示牌子也挂上了。”巴彦温都日呼嘎查牧民宝音乌力吉说。

  以退为进,从“靠天养畜”中突围,向“生态养殖”转型升级。这只是西乌珠穆沁旗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措施之一。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立足资源禀赋,秉持“以草定畜、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能、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畜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一个“畜”势勃发的绿色草原呈现眼前。

  2022年,该旗天然草场平均盖度达到60.4%、平均高度达到23.6厘米、平均地上生物量达到85.8公斤/亩。去年,打造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5850亩,统一种植全株玉米,每亩产量达到6000斤,增加优质青储玉米储备约1.7万吨。

  一场初夏的小雨过后,扎鲁特旗嘎亥图镇尼玛拉吉嘎查牧民吴海林家的圈棚里更显生机,有的小牛在慢悠悠地吃草,有的在棚圈中蹦蹦跳跳撒着欢儿,一只只牛犊在吴海林一家的精心照料下日渐壮硕。

  “前些年陆续盖了标准化棚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天气等自然因素对牲畜的影响,牛犊长得又快又壮。”吴海林欣喜地说道。2022年秋天,吴海林储备了300多亩青贮,3000捆牧草、1500捆玉米秸秆,做好了牲畜安全过冬春的充分准备。他还自己动手加工饲料,让家里的牛都能吃到优质、价低的“口粮”。

  如今,扎鲁特旗越来越多的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走上了科学养殖、少养精养的致富路。2022年牧业年度,该旗牲畜存栏达到298万头只,肉羊加工转化率为81.5%,转化率增长17.7%,建设改造2.9万头加工能力肉牛屠宰生产线2条,畜牧业发展总体布局更趋合理。

  产业发展转型,草原底色更浓。近年来,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对保障牛羊肉、乳制品等畜产品市场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试点地区将重点围绕草原承载力、饲草料保障、养殖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等持续发力,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提升绿色畜产品生产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乡村振兴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乌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兴安
〖看台〗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唱响绿色牧歌
驻村书记王丹的“结”与“解”
养好牛 促增收
沙棘树上“敲”出致富果
〖速读〗
农房有了“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