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音】

  乌拉特前旗

  草原书屋变身农牧民致富“加油站”

  □本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实习生  章琴琴

  每当农闲,巴彦淖尔市明安镇菅家窑子村党支部书记郑外外就会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聚在村里的草原书屋,一起学习交流。

  “书籍配套得挺丰富,既有最新的理论精神,也有各种农牧业科学技术,还有娃娃们爱看的书。我们经常组织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走进草原书屋,用文化武装自己。”郑外外说。

  为了让草原书屋真正用起来、活起来,乌拉特前旗坚持党建引领,全力落实“抓覆盖、抓补充、抓使用”,在配齐各类书籍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支书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模式,引导更多群众多读书、读好书,让草原书屋成为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充电宝”、红色教育的“新阵地”,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

  该旗还在服务优化、书目更新过程中,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人翁”作用,广泛征集群众诉求。同时,积极引导各苏木镇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门的志愿者队伍,对书屋进行规范管理,为村民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让书屋真正成为老百姓喜欢去、愿意去的“精神家园”。

  在明安镇,每当有新理论、新政策发布的时候,草原书屋理论宣讲小分队,就会组织群众走进草原书屋,以接地气、面对面的方式,将党的声音传递给百姓。遇到世界读书日、七一等重要节庆日,各苏木镇还会将群众聚到书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运用书籍潜移默化的张力,让阅读的文明之风吹遍全旗。

  草原书屋“建”是根本,“用”是关键,乌拉特前旗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加强草原书屋内容建设和服务创新,让草原书屋真正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让“小”载体激活“大”能量,成为农牧民文化生活和致富路上的“加油站”、乡村振兴的“文化大粮仓”。

  察右前旗

  幸福院老年餐厅 方便社区群众就餐

  □本报记者  海军  通讯员  邱学  邸轲

  “以前总是发愁中午吃什么,现在好了,花尔村开了一家社区餐厅,每天的饭菜都不重样。”在平地泉镇工作的小杨,最近有了新选择,再也不用为就餐问题犯难。

  2022年底,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花尔村,首家由政府注资、企业运营的幸福院老年餐厅对外开放。餐厅总投资104万元,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90多人在此就餐。

  “在餐厅投入运营之前,政府就把水、电、暖费用都解决了,并且免除了租金,减轻了很大一部分经营负担。”花儿村幸福院老年餐厅工作人员席睿廷介绍说。

  上午10点走进餐厅,只见餐桌餐椅有序摆放,工作人员正在备菜,菜品种类齐全,隔着玻璃就能看到后厨。11点30分准时开餐,前来就餐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

  “中午接孩子放学后,我也没有时间做饭,一般就会选择在这里吃饭。从学校到餐厅15分钟,而且这里菜品挺多,荤素搭配合理,价格适中,我们吃着也放心。”一位前来就餐的学生家长说。

  记者注意到,前来就餐的人群中,除了年轻人,老年人也比较多。他们大都是居住在平地泉镇幸福院里的老人或者周边的老年居民。老年人在餐厅就餐可以按照年龄段享受每餐1至4元的优惠,办理充值“孝心卡”还可以累积文明积分兑换礼品。值得一提的是,餐厅还为行动不便的特困老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并且可以提供洗衣理发等服务,这些服务费用都包含在餐费中,不会额外收费。

  平地泉镇党委书记李永介绍说,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号召,建起了这样一个便民餐厅,不仅能服务老年人,而且能够辐射到周边的所有居民,食品安全、价格便宜、饭菜可口,下一步将根据群众需求,继续完善家门口的就餐体系,让大家吃得暖胃又暖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乡村振兴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乌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兴安
厚植营商沃土 滋养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乡音】
【集市】
草原休牧备丰收
聚焦“双招双引” 壮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