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呼伦贝尔大地生机勃勃,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集团(简称大农集团)大豆生产全面开启,一曲稳面积、转方式、促增收的耕作交响乐在黑土地上奏响。
作为农业“国家队”,大农集团坚决扛起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守好国家“粮袋子”。2023年,大农集团稳粮和扩豆并重,总播种面积128.26万亩,其中种植大豆99.1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7.3%。
“大农集团把大豆种植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强化政策支撑,层层压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种植户大豆种植的积极性,确保完成大豆播种计划。2023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大豆总播种面积是155万亩,大农集团占了将近2/3。”大农集团农牧科技部副部长秦世宝介绍。
为加强政策引领,大农集团建立了“农户自愿+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的工作模式,结合今年的土地经营规模化管理工作,要求所有在网上竞拍的土地必须种植大豆,发挥各农牧场耕地统一区划种植的优势,增加大豆种植规划区,同时将扩种任务分解到各个农牧场连队,并纳入年度考核。为了完成大豆种植任务,各个农牧场的统管队调整原来的种植计划,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3万亩。为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各农牧场公司利用微信群将国家增加大豆补贴额度的政策宣传到农户,增加职工扩种大豆的信心。各生产队班子成员下沉到农户家中,宣讲国家补贴政策,帮助农户测算种植收益帐,并利用冬闲时间加强技术培训,做到能种尽种。
春播时节,东方红农牧场分公司八连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机车轰鸣,7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精量播种机匀速行驶,精准播种、联合镇压、苗前喷药,人机通力配合,一条龙式作业,1000亩的地块仅用4个小时就顺利播完。东方红农牧场分公司今年首次尝试了垄上两行栽培技术,科技赋能,让大农职工从“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今年东方红农牧场分公司共种植大豆11.2万亩,播种模式采用了大垄双行侧深施肥精量播种。和常规垄上3行播种模式相比,优点一是方便了机械除草,减少了农药施用量;二是方便了中期追肥,提高单产;三是增加了作物通透性及光合作用,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能有效提高粮食的品质。”东方红农牧场分公司农牧科技部部长孙海峰说。
为抢抓农时,大农集团提前部署,积极开展农资、农机调度摸底工作,与呼伦贝尔农垦兴禾农牧业服务有限公司对接,春播期间合理调配机车播在高产期,力争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提升”。
春播期间,大农集团共投入机械力量480台(套),采用了约翰迪尔8R-2704拖拉机配备豪狮气吹式高速精密条播机,条播机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准,实时监控播种质量,实现了精准播种,苗床整地、施肥、播种、镇压一次完成,即节省作业成本,又提高了作业效率。
春播前,兴禾公司通过大宗物资统一采购招投标平台,积极与黑龙江广民种业、垦丰种业等知名厂家衔接落实种源,为统营队统一供应大豆种子,保障职工用上“放心种”。 大农集团有着60年的大豆种植史。平均亩产从60年前的36.2斤提高到2022年统管队大豆平均亩产接近300斤,最高单产达到426斤。为提高大豆种植水平,大农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推行“五精二管”的技术管理模式,因地制宜降低大豆种植密度,在作物生长后期,利用飞机、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喷施促早熟和防虫药剂,提高品质。
秦世宝介绍,“‘精细整地、精选良种、精量播种、精确施肥、精准施药和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防管理、加强收获管理’技术管理模式有5大优点:一是通过推广综合配套措施,提高大豆产量,增产幅度在3%左右;二是通过精选高蛋白品种,可提高市场销售价格;三是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大豆成熟度好、虫眼少,品质提高;四是通过加强收获、运输和仓储管理,可实现减损增收;五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降低肥料、农药用量,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