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块煤的“七十二变”

  □本报记者  郝飚

  乌海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曾几何时,单纯的挖煤卖煤是这座城市煤炭行业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在乌海市,煤的产业链在延长、价值在提升,一块普通的煤炭正在变化出更多种可能。

  从煤到透明的BDO(1,4-丁二醇)再到可降解材料,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达产业园的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样品展台上,直观展示了煤炭“由黑变白”的惊艳转身。

  BDO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其衍生物可应用于医药、可降解塑料等领域。作为自治区唯一一家建成投产的BDO生产企业。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全球领先BDO制备技术,以乙炔为原料的炔醛法生产路线生产BDO。在这过程中,煤炭和石灰石等资源身价倍增。

  “投资可降解材料循环项目,依靠于乌海已经形成的‘煤化工’和‘乙炔化工’两个具有明显区域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可降解材料项目就是基于这一产业优势上‘两化高度耦合’的产物,由此也带来了产能和成本优势。”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庆和说,企业通过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持续高强度科技投入,正在构建“煤—电—石灰石—电石—BDO—可降解塑料—可降解聚酯产品”这条完整产业链。

  煤的变化不止于此。

  走进海勃湾产业园乌海宝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万吨石墨负极材料项目,煤炭在延伸产业链中,转变为高精尖产品的核心原料。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园区内相邻的乌海宝化万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针状焦为原料,经过复杂工艺加工,融合碳素、粉体、微观控制、电化学等多学科技术和多行业工艺,最终加工成微米级别的石墨类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这条“煤—焦炭—沥青—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链赋予了乌海市煤基新材料产业更强的竞争力。

  立足煤而不困于煤,依靠煤而不依赖煤。近年来,乌海市扬“煤”之长,加快煤化工产业迭代升级,大力发展煤基新材料产业,全力开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按照“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乌海市以煤基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引进建设了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形成了“焦油→沥青→针状焦→锂电池负极材料”“煤焦油→苯酚→吐氏酸→介酸及其下游产品”等多条煤基产业链,高附加值工业产品达30余种,煤基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支持乌海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这为乌海市发展煤基新材料注入了强心剂。

  对此,乌海市将发展目标进一步聚焦——打造全国重要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这些年随着5个可降解塑料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加快推进,预计到2025年,乌海市煤基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将达到30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0%,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今年3月,一场聚焦煤基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2023中国·乌海煤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众多科研专家、区内外企业嘉宾齐聚乌海市,以专业的视角、独到的见解,为乌海乃至全国煤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精准把脉开方、倾献金点良策。

  在煤基新材料这条新赛道上,“煤城”乌海加速奔跑,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特刊
野生动物频频“出镜”
一块煤的“七十二变”
一镇两村入选乡村治理先进案例
炫技职场“大舞台”
编织柠条“绿色”产业链
受益“三变”改革的农户又分红了
40多亿投入公路建设
“旅游N有”送上浪漫与诚意
“三位一体”守护耕地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