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头引领 创新赋能

兴牛业发牛财 肉牛产业“牛劲十足”

  “这些牛按照月龄、品种进行分群管理,TMR饲喂系统根据牛的身体指标生成科学合理的日料配方,一次投食,自主采食。”每天清晨,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饲养主管张继平打扫完牛舍后,开着专用配料车往来于各个牛棚之间,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完成饲喂工作。他说:“这个占地600亩、存栏8000多头牛的养殖场,只需几名饲养工人。”

  杭锦后旗新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成立以来,合作社以肉牛养殖为主业,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现代化全链条产业发展路径,成功孵化出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这家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增产增收显著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牧民增收致富,开创了农企互助多赢的新局面。

  建立“合作社+农牧户+金融”发展模式

  合作社围绕巴彦淖尔市及杭锦后旗优势特色肉牛产业进行布局服务,大力开展养殖场地、饲喂、防疫及良种繁育“四个标准化”建设。创新推出了“犊牛寄养”“托牛所”等服务模式,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原料和技术服务等支持,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养殖户的肉牛。

  在政府给予养殖户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协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融资担保公司发放无抵押担保低息贷款,推出利率仅为6.5‰的肉牛产业发展专项金融产品——微利“肥牛贷”,贷款期限3年,为具有养殖意愿和能力的养殖户解决了资金问题。

  推行“八统一”“养殖双模式并行”管理模式

  合作社创新推行“统一购买肉牛、统一购买商业保险、统一应激期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人工授精、统一销售、统一资金管理”的“八统一”肉牛养殖新模式,彻底解决了过去小养殖户缺犊牛、缺技术、缺饲料、缺资金、缺市场等一系列难题,为农牧户养殖解决了后顾之忧。

  同时,合作社坚持“养殖双模式并行”:一是“自养”模式。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格将牛犊卖给有饲养经验的养殖户自行喂养,待牛犊成年后再优先返售给合作社赚取养殖差价。二是“寄养”模式。没有饲养经验的养殖户购买牛犊后,交由合作社寄养代管,年底统一分红,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保障了养殖户收益。每年合作社寄养到周边农户的牛犊达5000多头,带动1000多户农户从事肉牛养殖,同时吸纳周边农户成为产业工人。截至2022年底,参与“犊牛寄养”和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户,年人均工资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打造“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全链条发展模式

  合作社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和社员要求,成功孵化出了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建成了年屠宰加工3万头肉牛的生产线、年生产15吨有机生物饲料的加工线和设计存栏3.5万头的养殖园区。

  同时,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联盟。目前,合作社配备了现代化的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18人,建立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服务站,科技力量日益壮大。

  此外,合作社还不断吸纳肉牛养殖、繁育等相关领域专家和技术团队提供长期科技支撑,合作社从国内外引进优质纯种的种母牛、种公牛,为农牧户免费提供养殖服务学习岗位,做到家家能养牛,户户会养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通辽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出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多语种版出版发行
相约千米深蓝 探秘海丝遗珍
第十九届文博会闭幕
我国首个“沙戈荒”风光电基地 外送电特高压工程开工
读书千字摘(63)
兴牛业发牛财 肉牛产业“牛劲十足”
李虎山:积极推动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杜芳:坚守初心 耕耘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