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为内蒙古长远发展擘画了蓝图、明确了路径。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要铆足干劲,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生态画卷。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在维护我国北方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坚持系统观念,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山水林田湖草沙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行。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树,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系统和全局出发,尊重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坚持系统观念,在荒漠化治理中不能“就荒漠论荒漠”“就风沙论风沙”,要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统筹好各个自然生态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培育健康的生态系统。做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之间的协同,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构建全方位协调机制,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
强化不同区域间的联防联治,点线面结合构建生态防护网络。荒漠化分布和沙化实际情况,决定了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站在高位统筹谋划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把点线面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生态防护网络。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还要突出治理重点,要坚决打赢标志性战役,确保如期完成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任务,配合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推动形成全域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以使命在肩、责无旁贷的政治担当,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从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执法,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持续推进“一湖两海”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重点湖泊水质监测分析,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呼伦湖、岱海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试点工作,推动“一湖两海”科研项目落地见效,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努力实现水质稳定向好。
切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如期完成呼和浩特等4个市的清洁取暖改造任务,积极争取扩大我区清洁取暖城市范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突出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一区一策、分区管控、分区治理,严格控制矿区扬尘污染。
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黄河、西辽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分段施策、分盟市治理,推进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国考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
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开展工业园区、危险废物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执法力度,建立规模化养殖企业粪污处理、收集、利用全链条管理制度。
用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器。以最严密制度、最严格要求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定期调度通报,现场核查督办,严格验收销号,实现全程闭环管理。适时开展自治区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有效保护防沙治沙成果。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活动,不断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推动新时代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和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为我们扎实推进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推动新时代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赤峰市来说,要按照全市“两屏两区两廊”的总体布局,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治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
坚持突出重点,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赤峰市位于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接合部,是打好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就要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思路,摸清底数、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将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向两大沙地集中,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
坚持科学治理,推动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防沙治沙多方合力。要因地制宜制定植被恢复模式,大力发展节水林草,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相融共生的特色发展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把生态修复的论文写在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依托“乡土种源”及“数字导航”因地制宜实施可持续、精准的生态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不同环境的生态问题均需统筹考虑、因地施策。为了更精准地修复生态,我们建立生态大数据平台,分析“水、土、气、植、动、微”等生态数据,像“做体检、开药方”一样为生态修复、环境监管提供数据决策及监管服务等。以敕勒川草原治理为例,该项目生态修复的起点就是结合科研人员实地调研、采样、分析,运用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调取生态数据,科学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
为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退耕地等生态修复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机械、材料短板,重点研发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形成技术模式,为大面积荒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提供适宜、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植物。在多年的生态修复实践中,我们围绕荒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抗旱、耐寒、耐风沙等荒漠植物应用特性,在内蒙古、陕西、西藏、青海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建立专项种业研究院,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收集乡土植物种质资源6万份、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保障了防沙治沙有种可用、有种适用。
生态修复不能各管一摊,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以扎赉诺尔露天矿生态修复为例,该矿区历经百年开采,一度面临土壤退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矿区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等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修复过程涉及地质学、生态学等多学科配合,必须系统治理。在全局思维的统筹指导下,土壤改良、植物给水、边坡修复、植物配植等一个个难题被逐个击破,发挥出了“1+1>2”的效果。生态修复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动物来这里栖息繁衍,逐步形成了稳定、平衡的生态群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植物保护繁育、退化沙化草原修复、打草场提质增效、已垦草原退耕还草、生态牧场建设、采矿区植被恢复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集成示范,把生态修复的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保护草原生态、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