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统分结合 链式发展

典型引路添活力 农户增收见“薯”光

  “希望广大企业呼朋唤友、成群结伴来考察调研、投资兴业、扎根落户,一道推动以马铃薯为代表的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做得更强、卖得更好。”4月24日下午,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专题推介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乌兰察布市副市长李建军在会上重点推介了马铃薯产业。

  目前,乌兰察布市已形成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00万亩、400万吨,均居全国地市级首位。建设了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微型薯生产到原种繁育的完整体系,现有种薯企业16家,组培室面积10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

  四子王旗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位于马铃薯黄金产业带。合作社于2013年成立,主营马铃薯种植、仓储、销售等业务,创新“合作社+合作社”“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订单”“合作社+公司”等发展模式,有效延伸了马铃薯产业链条,增加了种植收益。

  技术创新 打造绿色高产先进典型

  合作社创办以来,大力集成应用良种覆盖、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轮作倒茬等新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程机械化率提高到96%,良种覆盖率、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覆盖率、高效节水灌溉率均达到100%,带动了周边农户从种植低端薯向种植高端薯迈进,从种植市场薯向种植加工薯转型。

  2019年,合作社引进以色列耐特菲姆智能滴灌技术,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实现了马铃薯种植“节水、无膜、省工、增产、控肥、减药、智能、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当年种植的2800亩马铃薯,亩均单产从4000斤提高到1万斤,为当地马铃薯种植创新技术模式、提高亩均单产树立了标杆。

  加强服务 引领农业发展新思路

  2019年,合作社提出“农业不是做大而是做精的”发展思路,将原有的9000亩流转土地分为3个独立农场经营,打造3个示范型农场。各农场整合农机具,组建农机服务队,在为自己农场作业同时也为周边农户代耕代种,当年每个农场盈利100余万元。

  2022年,合作社兴办四子王旗联合盛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打造了专业服务团队,邀请2名国内知名教授指导,整合马铃薯全程作业设备3套,为周边6000亩马铃薯提供全程作业服务,带动周边2万亩马铃薯实现标准化种植。

  合作共赢 探索出集约化经营新路子

  合作社实行统一土地流转、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仓储、统一定价销售的“七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保护耕地土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四赢”效果。

  2021年,合作社联合其他6个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18家会员,直接带动周边206户农户种植马铃薯2万多亩,辐射带动马铃薯种植5万多亩,极大提升了马铃薯种植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亩均单产从4000斤增加到8000斤。同时,合作社提供季节性用工岗位630个,固定用工岗位30个,种植户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链式发展 打造产业融合新平台

  合作社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产业链条,致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平台。目前,已联合其他6个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和30余户农户,与蓝维斯顿、辛普劳、雪川等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订单种植合作关系,保障了种植户每亩800元以上的稳定盈利。

  2021年,合作社与合作伙伴打造了“蒙绿净土”品牌,共同出资1400万元建成万吨现代化冷藏保鲜库,马铃薯仓储期由6个月延长到9个月,实现反季节销售和均衡上市,降低了市场风险,提升了产品溢价。

  统分结合 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

  为调动成员和其他种植户的积极性,破解“大锅饭”的问题,采取合作社统一调配、种植分户管理的模式,并加大按交易量分红的比例,真正实现了辐射带动小农户且小农户抱团发展、降低投入、增加收益的目的。

  目前,已有20多户中小农户加入,在大黑河乡土格木行政村周边逐渐形成自投自建的标准化种植农场20多个,实现了马铃薯和其他作物的统一标准化种植、统一标准销售,为推进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了路子、作出了表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乌兰察布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乡村振兴
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民族团结 “粽”有情
典型引路添活力 农户增收见“薯”光
吴秀花:解决林草有害生物 绿色防控难点问题
何淑珍:打造自治区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询价公告
帮办代办全覆盖 政务服务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