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生产观念 算好经济账生态账

90后牧民圆了“绿色梦”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见习记者  张璐

  夏日里,炽热的阳光照耀着锡林郭勒盟广袤的大地,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额尔敦塔拉嘎查牧民达古琴家的羊圈里,牧民们分工明确,手法娴熟,不到5分钟,一只只羊就褪去了厚重的“毛衣”,换上了轻薄的“夏装”。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草原上剪羊毛的季节,嘎查牧民们会互相帮忙,轮流到各家剪羊毛。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家的100来只羊有半天就完事儿了。”达古琴说,剪羊毛不仅关乎羊的舒适和健康,也与牧民们的经济收入息息相关。

  “要是放在几年前,我家700多只羊,剪一次羊毛就得需要一个星期,但现在真不是个事儿。”达古琴忙碌中带着喜悦。

  性格开朗的达古琴,是位90后“新牧民”。2013年,他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当起了牧民。经过10年的努力,他不仅在自家草场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家庭牧场,还牵头成立嘎查集体经济合作社,成为了嘎查致富的带头人。

  为什么一个90后的大男孩大学毕业后会放弃繁华都市的生活,甘愿回到草原当牧民呢?达古琴给出的答案很浪漫:“我的父母都是牧民,我在这片草原上出生和成长,跟‘她’不离不弃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这个梦想有种颜色,那就是绿色。”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锡林郭勒草原,在宝力根苏木考察时强调,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当时有着2年养殖经验的达古琴在圆梦路上更有信心了。他意识到保护好生态,畜牧业才能持续发展。此后,他逐步调整畜群结构,将自家的600多只羊出售,从澳大利亚引进了30头纯种海福特牛,并积极学习冷配技术,加快牛群品种改良速度,取得了良好效益。

  “和养羊相比,养牛既能减轻草场压力,又能节省人工成本,不仅提高了收入,还保护了草原的生态。”达古琴给记者算了一笔生态账,一头牛的收入可顶10只羊,养一头牛可节约生态成本50%以上,他把家里的600多只羊换成牛来养殖,收入不仅没减少反而提高了。几年来,他家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福特牛存栏量从最初的30头发展到了现在的90多头,年均收入可达50万元。

  “这些年,不仅仅他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嘎查整体也走上了现代化畜牧业的道路。嘎查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就是一个见证,2022年合作社经营性收入达到了48万元,这让我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更足了。”额尔敦塔拉嘎查党支部副书记斯琴说。

  额尔敦塔拉嘎查的变化是宝力根苏木的一个缩影。9年来,苏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积极创建家庭牧场和养殖示范户,以示范户带动周边牧户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传统养殖方式向多元化转变。就在去年,苏木各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牧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今后如何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指明了方向。”宝力根苏木党委书记青格勒说,今后,苏木要聚焦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面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创新。与此同时,抓实良种畜繁育工作,提高畜群生产能力、个体产值、养殖效益和品牌竞争力,推广智慧化平台建设,鼓励牧民转变生产观念,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培育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畜牧体验、民宿等新业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乡村振兴
   第06版:法治
   第07版:科技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9版:读图
   第10版:青春号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全区“6·26”国际禁毒日暨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以“有解思维”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90后牧民圆了“绿色梦”
自治区第二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全区羊皮食品化工作 现场调度推进会召开
《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 编制成果在鄂尔多斯发布
自治区多部门联动预防学生溺水
王佳: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我区专利授权量累计近14.3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