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鱼苗施展“大身手”

  □本报记者  韩雪茹  见习记者  方圆

  夏夜,黄河岸边。一组农牧执法人员正在夜色中向着河边前行。

  “现在是黄河内蒙古段的禁渔期,我们会不定期在禁渔区域开展检查,包括白天巡查、夜晚检查和节假日检查等。”乌海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长郝海说。

  郝海介绍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后,需要持续巩固放流成果。为了防止增殖放流的鱼苗和正处于产卵期的原生鱼被非法捕捞,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和水生环境,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以及私捕滥捞等违法行为。

  什么是增殖放流?增殖放流又有什么作用?

  增殖放流指的是向公共水体人工投放活体水生生物、主动增殖资源的过程。受污染排放、工程建设增多以及过度捕捞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少江河湖泊和近海海域呈现生态“荒漠化”,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减少、种群结构发生变化、资源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通过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能够缓解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我们在黄河达拉特旗段放流227万尾鱼苗,在文得根水利枢纽放流苗种46万尾。‘放鱼日’当天,全区8个盟市9个放流点同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多种鱼类苗种共2200余万尾。今年,我区计划放流各类鱼类苗种6300余万尾。”自治区农牧厅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常立新说。

  张贴禁渔公告、宣传禁渔规定、常态化不定期检查……每年增殖放流活动启动后,各级农牧部门都要在增殖放流区域做好禁渔工作。同时,自治区农牧厅渔业局还会按月调度掌握各盟市增殖放流进度、数量,确保完成年度增殖放流任务。

  小鱼苗施展“大身手”。常立新介绍说,增殖放流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能够逐步改善生物种群结构和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另一方面能增加渔民收入,带动渔业相关产业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水产品。此外,还有利于形成各方共同参与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共识。

  据统计,2021年我区共放流各类鱼类苗种数量9300余万尾,2022年共计放流各类鱼类苗种9600余万尾。近年来,经过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我区河湖海鱼类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不断优化,水生生物资源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也得到持续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乡村振兴
   第06版:法治
   第07版:科技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9版:读图
   第10版:青春号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种业发力 内蒙古锻造畜牧业超级“芯片”
〖看台〗
“驻”进心坎 “帮”出新貌
科技人才显身手
小鱼苗施展“大身手”
〖速读〗
产业引路蹚出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