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5日讯 草地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40%。但是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等因素,全球草地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繁殖是植物种群延续与更新、物种进化与适应和草原生产生态功能维持的重要途径。那么,到底放牧是如何影响草原植物繁殖性状的?
近日,自治区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内蒙古大学教授任卫波团队,从全球尺度探究了草原植物是如何改变其繁殖策略来响应放牧胁迫,揭示了放牧减少了植物的有性繁殖,促进了无性繁殖。
“世界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植物,它们的繁殖方式各异,通常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类,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性繁殖也叫作种子繁殖,即用种子播种获得实生苗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苗木生长健壮,延长寿命,加强苗木对环境适应性强,且方法简便。而无性繁殖也叫作无配子繁殖,指的是不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形成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它的方式多样,包括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有性繁殖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后代变异性高,更加有利于适应环境,以及种群的繁衍与进化,但是在无性繁殖中,后代的变异性较低,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任卫波介绍。
该研究首次从全球尺度对放牧条件下植物繁殖性状反应的科学评估,在放牧环境下,植物会倾向于周期短、风险低的无性繁殖,减少周期长、风险高的有性生殖投入,并且这种影响还受到降雨的影响。(喆研)
驱动哺乳动物细胞命运
转变关键因子被识别
本报7月5日讯 沃丁顿景观是一个描述细胞分化过程的概念模型,其中细胞的分化被比喻为石块沿着不同的轨道从山坡上滚落入不同的山谷。细胞在沃丁顿景观中所处的不同高度代表其不同的分化潜能。然而,对这种隐喻化的模型进行分子层面的定量描述一直是计算生物学中的研究目标之一。
7月3日,记者从内蒙古大学获悉,该学校左永春教授科研团队和罗辽复教授合作在哺乳动物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科研进展。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指标定量描述沃丁顿景观中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体细胞重编程过程细胞状态的方法。
“细胞分化能力的精确表征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对于解读与细胞命运转变相关的动力学机制至关重要。”左永春介绍, 科研团队通过在沃丁顿能量景观上分别动态模拟了胚胎发生和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细胞状态的连续转变,有效地识别了驱动细胞命运转变的关键因子。(风启)
鄂尔多斯市搭建起
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本报7月5日讯 日前,记者从鄂尔多斯市科技局获悉,今年,鄂尔多斯市把“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双一号工程”来抓,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全力实施鄂尔多斯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在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与北京大学合作建立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刚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担任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将围绕鄂尔多斯零碳机场、智慧矿山、新型储能三项重点任务,“能源战略与碳中和路径”“节能减排”等9大方向42个研究项目,开展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愿景的前沿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推动与清华大学共建鄂尔多斯实验室,聘请清华大学魏飞教授为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推进实验室建设。
推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运行,刚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担任中国矿大(北京)内蒙古研究院院长,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共建“国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围绕智慧矿山、矿山安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智能运载机器人首台(套)正式发布运行。
推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开展17个科研项目。启动鄂尔多斯零碳智慧制氢示范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室和上海创新中心建设。
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助力乌审旗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与内蒙古伊泰集团合作建立煤基含氧化合物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昊然 通讯员 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