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珐琅彩 陶瓷艺术的清流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饰花鸟具传神。”这句诗形容名贵的皇家御用瓷器珐琅彩再合适不过。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学名“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它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股清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珐琅彩瓷初创于康熙晚期。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情有独钟,珐琅彩瓷水平最高、工艺最美,达到鼎盛。乾隆时期珐琅彩瓷更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文艺范儿十足。无论是康熙朝还是雍正、乾隆朝,珐琅彩瓷对画师的技艺要求特别高,烧造中稍有缺陷立即打碎处理,所以传世品不多。

  ——编者

  三友橄榄瓶 诗情画意

  □李喜庆

  这件珐琅彩松竹梅纹题诗句橄榄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瓶高16.9厘米、口径3.9厘米、足径4.9厘米,直口、削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瓶内素白,通体白釉地上以珐琅彩绘“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笔委婉细腻。瓶颈部以黑彩题写行书“上林苑里春常在”,笔法自然流畅。在题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3组。瓶外足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橄榄瓶是由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到清代仍在烧造。橄榄瓶造型秀美,工艺精细,线条流畅,兼具梅瓶、玉壶春的美妙于一身。瓶体釉色纯净洁白,釉层莹润无瑕疵,彩绘纹饰精湛,纹饰画工精细,画风写实,画面大面积留白并题写诗句,俨然一幅精致的文人画小景。

  “岁寒三友”指的是梅花、竹子、松树。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凋零的冬季开放花朵;竹子主干挺拔,在寒冬季节也不会枯萎;松树是常青植物,有着不畏寒冷的含义。史载: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冈时,心情郁闷,在友人帮助下,得到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人称东坡。苏轼在此耕农筑园,围墙造房,居所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种着松、竹、梅等花木。一日,黄州刘知州来访,打趣说:“此地人迹难至,你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刘知州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十分感慨,对他更加敬仰。此后,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仁人志士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生命力旺盛,引为吉祥的象征。

  文中橄榄瓶的烧制工艺较为复杂,先在江西景德镇御窑中烧出瓷胎,运到京城皇宫后,造办处按照雍正皇帝批复的画样,由珐琅彩画师用珐琅料绘画,再入低温炉中烘烧而成。此瓶有两大亮点:雍正珐琅彩中唯一一件琢器(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雍正珐琅彩器中唯一一件青花款器。

  红花鸟纹瓶  秀雅温润

  □雷焕

  珐琅彩瓷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新品种。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少有制作。

  文中是现藏首都博物馆的雍正时期珊瑚地红珐琅彩花鸟纹瓶,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8.2厘米,瓶蒜头直口、长颈、圆腹,通体以珊瑚釉为地;瓶身上用珐琅彩绘淡粉色桃花、翠竹、蜜蜂和一对飞鸟;碧桃花盛开枝头,翠竹生机盎然,一只小鸟栖息于竹枝上,另一只飞翔于花间;栖息枝头的小鸟对着飞翔的小鸟“啾啾”鸣叫着,顾盼多情;瓶底有“大清雍正年制”款。该瓶线条优美流畅、彩绘讲究、构图考究,表现出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发展特点和官窑器物的整体风貌。

  此瓶是北京市财政局实物库1954年拨交给当时的首都博物馆筹备处入藏的传世文物。

  珐琅彩瓷的制作在两地进行:景德镇御窑厂负责烧造素白瓷胎,清宫造办处炼制彩料,宫廷画师绘画稿本,名书法家题写诗句后皇帝审核画稿,再由工匠烧出彩瓷。

  珐琅彩瓷器因其制作和流行仅限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百多年间,所以数量稀少,珍若拱璧。

  小巧鼻烟壶  妙手丹青

  □秦延安

  鼻烟有缓解疲劳、提神醒脑、通透鼻塞的功效。盛放鼻烟的鼻烟壶小巧精致,在清代深受官绅以及文人雅士追捧。鼻烟壶除本身实用价值外,还代表使用者的身份,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顶峰。

  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其中尤以珐琅彩鼻烟壶最为耀眼。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乾隆年制珐琅彩人物纹鼻烟壶便是其典型代表作之一。

  该鼻烟壶通高6.1厘米,由壶盖和壶身两部分组成。壶盖为鎏金半圆形刻花盖,壶口及足皆镀金,尽显尊贵。壶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口为折沿,整器小巧秀美,制作别致。壶身使用料胎画珐琅彩工艺,在白如羊脂玉的素胎上,用各色珐琅彩绘图。

  画中春光明媚,柳枝吐芽,桃花灼灼。一个穿蓝色衣服的孩子从水里提起篾笼查看收获。他身旁穿红色衣服的孩子一手拿鱼竿一手捧着篾笼底,着急地挤过头一探究竟。母亲在旁边满目爱怜地看着两个孩子,帮他们往鱼钩上穿蚯蚓。

  整幅画用笔细腻,画风飘逸,色彩柔和中蕴藏艳丽,是典型的乾隆朝风格。壶底椭圆形圈足内施白釉,中心书“乾隆年制”4字篆书款。在鼻烟壶的方寸之间,绘制如此丰富内容表达母子情深,可见画师技艺的高超。

  宝相花纹瓶  华贵艳丽

  □马小江

  珐琅彩是彩瓷品种之一,是专为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因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所以宫廷控制极为严格。

  珐琅料是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从欧洲进口,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丰富,珐琅彩瓷器的生产与质量达到顶峰。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特点是诗、书、画、印相结合,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经不仅是用具,更是艺术珍品。

  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的发展各具时代特点。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施色匀净。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但写生画多了起来,也有了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乾隆珐琅彩绘受西洋画影响,杏黄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胭脂红色浓而透明。

  文中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的特点就非常典型。这是一对勾连瓶,撇口、长颈、长圆腹、假圈足;瓶高2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颈部蓝色地,朱红色条状图案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锥剔出凤草纹,黄地开光绘3组宝相花纹,色彩光亮油润。瓶里及底均施淡绿釉,釉表呈现折光不强的皱纹,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红色方款。此瓶富丽堂皇,采用轧道工艺装饰手法,体现了乾隆帝崇尚华贵艳丽的审美风格。该瓶现藏天津博物馆。

  水墨竹图碗  淡雅绝尘

  □穆秀珍

  “刚直凌云之,虚怀不偏私。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竹子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被中国人称道。在珐琅彩瓷的世界里,竹子也是工匠们钟爱的题材。

  这只清代雍正珐琅彩墨竹图碗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碗高7.6厘米、口径16.1厘米、底径4厘米。碗内平素无纹,外壁用珐琅彩配成的黑色料绘竹石图。画面中央有一秀石,黑彩勾线,以深浅不同的色泽渲染,表现山石坚硬的质地和嶙峋的姿态。秀竹生于石头两旁,墨色浓淡相衬,疏落有致,表现出竹、石潇洒挺秀的姿态。一侧空白处墨彩诗句:“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诗句前有“凤彩”后有“彬然”“君子”朱彩篆书印记,与竹石图朱墨相映,简洁清雅。碗底蓝料书“雍正年制”四字二行款外加粗细双方框。

  这只碗造型优美,釉色晶莹如玉,胎体极薄却有敦实丰满之感,加上珐琅彩墨彩的浓淡变化色调,把珐琅彩瓷高雅脱俗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诗书、画、印俱佳,字字珠玑,画传诗意,诗证画境,图文并茂,妙趣横生。

  雍正珐琅彩纹饰多采用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融诗、书、画为一体,颇有中国画风格,别有风味。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蓝、墨彩任选一色成画,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文中这件珐琅彩墨竹图碗是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的杰出代表作品。在颜色单一的瓷碗外侧,用珐琅彩简单颜色分出浓淡效果,表现了中国水墨画特有的艺术风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公告
   第09版:公告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珐琅彩 陶瓷艺术的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