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拉善

护林“老手”巡山记

  □本报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娜美拉

  “贺兰山是我们的母亲山,一定要守护好她。”这是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哈拉乌管理站副站长李东一家三代用63年的时光践行的诺言,也是李东数十年如一日与山林为伴的最好体现。

  8月的贺兰山花草树木生长繁茂,其间蝶飞蜂舞,鸟鸣鹿呦传荡山林……又是徒步巡山的一天,李东看着山间美好的景象开心地笑了起来,他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如那山间的沟沟壑壑,虽年久却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年过半百的李东工作已有30多年,靠着一副望远镜、两条“长途”腿巡山护林。春末夏初做好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夏末秋初巡视抓捕蝎子、盗采蘑菇等违法行为;冬季组织人员对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水源地进行逐项排查,严查盗猎野生动物行为。艳阳下、风雪里,一年四季,他肩负着巡山护林的重任,踏过贺兰山的青草地、跨过贺兰山的沟壑、攀爬过贺兰山的顶峰……

  作为护林“老手”,李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积极建言献策协助站长改进站内工作,昼伏夜出清理贺兰山保护区环境污染物,设置红外摄像探头监看野生动物活动轨迹、分析种群数量……每逢森林防火期,李东常说的一句话是:“睡觉都不踏实,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生怕有火灾险情。”他工作的哈拉乌管理站管辖区紧连着贺兰草原,保护区核心地带距草原不到1公里,林草连片。春秋季风干物燥,火险等级高,游客经常在草原游玩,甚至三更半夜都有人员车辆走动,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火灾。李东时刻将草原森林防火工作记挂在心上,带头对辖区进行巡护巡查,不放过每一条山脊和沟壑。春防之际,他安排人员在贺兰草原定点蹲守,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防火宣传。对上坟烧纸人员进行全程监控,严防火源扩散,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我在贺兰山工作36年,对贺兰山特别有感情,每次巡山,看着漫山遍野的云杉和茂密的植被,心里特别高兴。”36年来,李东与贺兰的山水、动植物为伴,见证了这座母亲山的生态变迁。

  1992年,贺兰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牧还林移民搬迁政策落地,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实施,贺兰山生态植被得以休养生息,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20多年间,贺兰山森林面积由2001年的51.83万亩增至58.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1%提高到57.3%,林区植被覆盖度达80%。野生动物岩羊由1.6万只左右增加到5万只左右,马鹿由2000头左右增加到7000头左右;山间明流由13条增加到21条。2020年,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被评为全国“十佳林场”。这是阿拉善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也是李东和管护员们心底里最期盼的事情。

  看着山间溪水串流,花草菌类在林荫下、磐石旁茁壮成长,野生动物膘肥体壮、不断繁衍生息……李东心里满是欣慰和喜悦。

  李东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守护贺兰山的遗志,现在他的孩子也成了一名护林员,继续坚守着父辈守护贺兰山的诺言。“希望下一代把山管好,传承好护林员精神,守护好绿水青山。”李东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阿拉善
从“两顶蒙古包”到“开放桥头堡”的蝶变
金色花海
工业领域“半拉子”工程年底前全部清零
信访代办为群众“代言”
候鸟的天堂
209万欠薪,48小时执行到位
北京博士后走进兴安盟助力乡村振兴
护林“老手”巡山记
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在通辽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