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乌海市委员会、乌海市人民政府、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建功新时代 民歌颂北疆”2023内蒙古民歌大会在乌海隆重开幕。
民歌,是老百姓喜怒哀乐的内心表达,不知作者,却流传不息,又因其连接每个人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感受而常唱常新。新民歌,是指由词曲作家创作的、在民间不胫而走、媒介提及率和民众提及率都很高的歌曲。而这次民歌大会,既有民歌,也有新民歌,表现出广大百姓对产生共情的好民歌的由衷喜爱。
开幕式上,年过花甲的男中音歌唱家那顺用一首经典的《敖包相会》,打开了观众激情荡漾的心扉。当热烈而欢快的歌舞《乌海迎宾曲》呈现舞台时,似乎告诉这座新兴的山海沙城:“我们听懂了!这是乌海人民火热的情,滚烫的心。”
当男声独唱内蒙古东部民歌《天上的风》回荡在黄河的夜空中,观众沸腾的心慢慢沉静下来,从歌词中感受着人生苦短、感慨着生活多艰、感悟着生命的意义,由此显现出百姓口传心授百年的民歌,一定是充满智慧的,是心思放达的。“天上的风啊,有静也有动。地上的人啊,有死也有生。”歌词中流淌出的对大自然、对生命、对万物的珍视,以及对生与死的豁达心态,通过沉郁的旋律、缓慢的节奏,把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终极性思考,推向了哲学的深度和人生观的高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民歌大会上,将气氛推向高潮的是年近八旬的老乌兰牧骑队员金花与儿子金·巴特尔的合作,一曲流传甚广的《送亲歌》。该歌喜中有悲,因为这是在表达对女儿出嫁难舍的深情;悲中又有喜,因为女大当嫁是人生的规律。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由金花母子演唱的藏族新民歌《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是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的代表作,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响了近60年。但是,当金花老人说:“这首歌,是藏族歌唱家教给我的。”人们就会想到,56个民族之间,只有在交往的基础上才能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才能交融,艺术创作的互帮互学就是最好的佐证。
母亲金花是用藏语的民族唱法演绎这首歌的,清脆的嗓音带着金属的质感,直击人心。儿子金·巴特尔则是用汉语的通俗唱法演唱的,他对旋律的创新性处理,与歌词毫不违和:“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对于“80后”“90后”“00后”的观众而言,这首歌曲的旋律是好听的,歌词却是陌生的。然而,只要能够感受到母子两代由衷而发的真情、豪情,以及经典的新民歌真真切切在两代人之间传递,观众便会领悟到一种伟大的传承的力量。这也揭示出永恒的艺术规律:无论民歌,还是新民歌,只要能在百姓中口口相传,就是因为接地气、接人心、接现实,继而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曾听老人们说,在音乐传播没有电器化的时代,了解历史,都是通过“听书”。所以,2023内蒙古民歌大会便少不了曾在科尔沁草原非常盛行的“乌利格尔”,所不同的是,旋律在演变中,更易于歌唱,更易于传播。我们还听老人们说,呼麦,是一个人能同时发出不同高度两个声调的歌唱方法,属于蒙古族民歌的一种“绝活”。因此,观众们又在这次民歌大会上欣赏到了属于祖国北疆文化的这一世界级非遗瑰宝。老人们还说,产生于鄂尔多斯地区的“漫瀚调”,其实就是蒙古族民歌与汉族民歌爬山调的融合,所以又称之为“蒙汉调”。而民歌大会上属于这一风格的豪放歌声又把观众带到了北疆草原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汇处。
仔细想来,亲情、爱情、家国情,是这次民歌大会贯穿始终的主题,一首首民歌里唱出的是老百姓的真情与深情。
从《送亲歌》里我们听到了血脉相连、父女母女之间难舍难分的亲情。所以,观众能够在熟悉的曲调中,一边跟着哼唱,一边复盘着自己曾经的生活过往,同时也体会着父母与女儿婚嫁时深切交织的复杂情愫。
从蒙古族民歌《天上的云朵》和西部汉族民歌《桃花红杏花白》里,观众感受到了难以言表的爱情——前者用如泣如诉的声线表达相思之苦,将爱而不能得其所爱倾诉得淋漓尽致;后者则把相思之苦、相见之难、相爱之重,表达得感人肺腑。其语言简练而质朴,情感热烈而坦诚,当歌已罢,其情其意却依然在余音袅袅中浸透人心。
民歌大会上一曲女声独唱《绣红旗》,让观众感动于小说《红岩》、故事片《烈火中永生》里的江雪琴(江姐)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起向先烈致敬、珍惜当下幸福生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节目“中华集锦”可圈可点,这是主创人员以宏阔的文化视野,将藏族、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代表性歌曲组合在一起,从《阿依嫫嫫》到《我的百灵鸟》,再到《巴林罕山颂》……一首接一首,将观众带进了通感联想的快乐之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在音乐的审美层面,变得更加鲜活、具体、更加接地气。
文明,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状态。
民歌(包括新民歌),是源自民间的文明根脉,是广大百姓由衷而发的天籁之音,既可唱出幸福,又可宣泄痛苦;既能表达爱,又能倾诉恨;既能见证历史,又可展望未来。观众听到了民歌中的文化,领悟到了民歌中的智慧。民歌,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值得重视、挖掘和保护的珍贵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