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奶牛添“口粮” 村民增收入

收割机在凉城县麦胡图镇三合村收割青贮玉米。 王宾 摄
  □本报记者  苏永生  皇甫美鲜  海军

  金秋收获季,农民笑开颜。这两天,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麦胡图镇,来农村信用社储蓄的村民络绎不绝。

  青贮玉米种植大户、42岁的郭瑞卿手里提着刚刚卖了青贮玉米的钱袋子前来储蓄。“今年我青贮玉米种得好,‘海高牧业’价格给得也好,1000亩青贮玉米卖了150万。”郭瑞卿一边等待存款一边与记者高兴地聊起来。

  “现在正值秋收时节,麦胡图镇青贮玉米收割基本告一段落,农民的青贮玉米已经变现。这几天每天都有很多农民来信用社存钱,日进存款可达80万元左右。”麦胡图镇农村信用社主任孟乐说。

  在麦胡图镇“海高牧业”青贮玉米现场, 30多个3米见方的玉米青贮池一字排开,一辆辆大型卡车将青贮玉米源源不断地运到青贮池边,4辆装载机加足马力挥舞着臂铲,将青贮玉米推进青贮池,通过来回6道压实工序后完成青贮,一个月后,这些青贮玉米营养达到最高值,成为“海高牧业”奶牛新鲜的过冬“口粮”。

  近年来,凉城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奶业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引导支持本地农牧业奶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海高牧业”就是受益者之一。“海高牧业”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奶牛养殖、肉牛育肥、饲料加工、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蒙牛和伊利的优质奶源基地。该公司目前在凉城县境内有6处养殖基地,养殖奶牛2.3万头,日产鲜奶300多吨。正在建设中的一处养殖场建成后,可存栏奶牛6.5万头,年产鲜奶22.3万吨。

  “海高牧业”办公室主任王志华介绍,我们公司积极探索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目前通过实行托管、订单、流转、务工四种扶持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比如,县政府为3500户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注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亿元,由公司购置基础母牛,实施代管经营,户均每年分红2000元;公司与周边农户签订青贮玉米种植订单,2022年共与3000余户农户签订3万亩青贮玉米种植订单,户均增收3000元;公司共流转周边3个乡镇10个行政村1300多户16000多亩土地,户均增收6100多元;公司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周边农民在公司务工,并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每年用工600多人,人均月工资5000元。

  种植大户杜江海2013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创办蒙丰种养殖合作社开始养肉牛,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青贮玉米。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杜江海的肉牛养殖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目前,蒙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存栏肉牛近180头,同时每年为“海高牧业”提供青贮草料10万多吨,年收益可达100万元左右。

  截至2023年,凉城县奶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青贮玉米订单6万亩,直接受益农户达1万户,增加收入1亿多元。

  (凉城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利宁 李红宇  温志华  苏俊  参与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北疆文化
   第06版:特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奶牛添“口粮” 村民增收入
通辽百姓开始享受生态红利
“国家的孩子”与非遗的不解之缘
阿尔山唱响“冰与火之歌”
五原县的美食安全有迹可循
有事,坐在一起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