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辽百姓开始享受生态红利

  □本报记者  于海东  郭洪申  

  怀特乌勒斯  薛一群  李存霞

  在通辽市开鲁县,10万亩塞外红刚刚收获完毕,这些外形美观如鸡心状、口感鲜香脆甜的水果当地又称为鸡心果,它不仅在国内热销,而且还得到了国际市场认可,远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今年,我们的鲜果销售产值达到了2.4亿元,通过果品的储藏和残次果加工,预计到年底产值能突破3亿元。”开鲁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林业工作站站长孙世民说道。他告诉记者,这些果树用地是改造的低产低效林,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民收入。

  通辽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是全国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坚持不懈努力,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良性逆转,林草植被盖度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辽积极开发享用生态红利,林果、绿色种养、生态旅游等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

  金秋时节,位于科左后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内树木葱郁,在晨曦的照耀下,伊和淖尔湖水碧波荡漾,数百只水鸟在湖面觅食、嬉戏,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过去这里都是沙地,经过十年的治理,沙窝子变成了绿色林海,生态环境好了,野生动物也多了。”努古斯台项目区护林员郭力说道。

  如今,经过治理的努古斯台项目区不仅吸引了赤狐、天鹅、秋沙鸭等多种野生动物来此栖息,也成为通辽及周边地区居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随着生态好转,科左后旗的生态旅游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该旗文旅局副局长杨晓东介绍:“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科左后旗2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19000余人次,同期增长389%。接下来,将坚持‘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出‘绿水田园、乐游后旗’特色旅游线路,推动重点景区提档升级。”

  借助通达沈阳、长春等东北各大城市的交通便利,通辽景色宜人的绿水青山,正吸引大批周边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娜  科左后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运  参与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北疆文化
   第06版:特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奶牛添“口粮” 村民增收入
通辽百姓开始享受生态红利
“国家的孩子”与非遗的不解之缘
阿尔山唱响“冰与火之歌”
五原县的美食安全有迹可循
有事,坐在一起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