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编者按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紧扣支持我区完成“五大任务”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闯新路、进中游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政策机遇、历史机遇。本报今起推出特刊,特邀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等,就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认识体会、思路举措。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

  □刘倩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我们要深刻认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意义,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深远考量,保持定力、勇担使命,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区位和生态功能决定战略定位。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东西相距约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约1700公里,土地总面积在全国省区中居第三,是我国唯一与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接壤的省级区域。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八省区相邻,外与俄罗斯、蒙古国两国接壤。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丰富多样的自然形态,地貌以高原为主体,四周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境内分布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呼伦贝尔四大沙地,以及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阴山北麓荒漠草原、鄂尔多斯复合草原。草原、森林、湿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0.5%、10.3%和8.6%,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均占全国的近1/4,并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生态区域。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本区域和周边地区水生态安全。东北河流50%以上的水量直接来源于内蒙古中东部森林草原区,是黑龙江、辽河的发源地。同时,内蒙古也是东北淡水资源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发挥着“东北亚水塔”的重要功能,造就了著名的“东北粮仓”。锡林郭勒草原是滦河上游主要水源的涵养地,供水量占引滦入津总供水量的1/6,是京津冀的重要供水源头。

  内蒙古跨越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三个气候带,拥有我国抑制风沙的天然屏障。内蒙古高原边缘环绕着的阴山、贺兰山、大兴安岭等山脉构成生态脊梁,能有效遮隔住冬季西伯利亚和蒙古冷高压向南移动,加上森林、草原等植被的长距离阻挡,可以使风力大减、挟带的沙尘锐减,对保护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阻挡沙漠东侵南移、降低沙尘暴危害意义重大。因此,内蒙古防风固沙能力及天气状况的好坏对首都北京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都有着直接影响。此外,内蒙古还是土壤保持的重要廊带,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能够减少由于水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从而起到土壤保持的作用。内蒙古草原面积大、类型全,境内特有或稀有动植物物种丰富,更是我国北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总体来看,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正是由于特殊的生态区位和生态功能,决定了内蒙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经济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源由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环境良好,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就强大;反之,经济发展就会失去保障而成为无源之水。辽阔的草原、丰富的森林、广布的农田,以及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内蒙古畜牧业、农业、工业发展的物质支撑体系。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好,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反过来又能为继续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注入新动能。二者实现良性互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之一。

  内蒙古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生态环境不仅关系经济发展,更是民族团结的物质后盾。对于内蒙古而言,只有把生态文明风景线打造好了,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牢了,才能更好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保证内蒙古在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中闯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之路。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就会越来越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当前,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生态屏障防护功能本底依然较弱,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较多,生态环境治理的现实任务依然艰巨。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内蒙古力量、展现内蒙古担当。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牢记“国之大者” 打好打赢两大沙地歼灭战

  □付守利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历史机遇。

  赤峰市是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境内自西向东分布有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经过近30年的治理,沙化土地面积由1994年的3995.67万亩减少到2661.9万亩,但仍占全市行政区划面积的20.4%,是内蒙古荒漠化综合治理的主战场。扛起“主战场”担当,就要当尖兵、打硬仗。8月12日,赤峰市在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同步启动两大沙地歼灭战。截至目前,在完成年度87万亩防沙治沙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新增防沙治沙50.28万亩,已完成49.33万亩,占新增任务的98%。下一步,赤峰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市之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赤峰力量。

  一是明确一个科学的目标任务。打好打赢两大沙地歼灭战,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围绕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开辟科尔沁沙地“两河流域”中间地带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拉沐伦河北岸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老哈河南岸治理区“四大战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强化统筹、突出重点,活化机制、全民参与,力争到2030年,全市2661.9万亩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两大沙地歼灭战如期完成。

  二是完善一套管用的政策机制。打好打赢两大沙地歼灭战,必须通过机制创新破解农牧民参与度不高、工程管理流程繁杂、林草用地破碎化等突出问题。赤峰市将努力打通各环节堵点难点,为如期打赢两大沙地歼灭战奠定政策基础。一方面,畅通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的渠道,鼓励企业、农牧民及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工程建设,建立“政府统一组织,部门协同实施,社会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沙地治理建设机制,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结合农村牧区综合合作改革,推行“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先造后补”机制,鼓励农牧民以自建、承包、投工投劳、联户合作等形式参与沙地治理工程,优先聘用项目区农牧民为沙地治理工程管护员,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应用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打好打赢两大沙地歼灭战,必须注重科技应用。赤峰市将坚持和应用“以路治沙”、沙化退化农田草牧场防护林营造、两行一带造林、流动沙地沙障治理、丘陵山地综合治理和光伏治沙等一批经过实践检验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选择最佳修复方式,解决林草植被配置、草原生态和降水、地下水关系问题,做到以水定绿。

  四是打造一条共赢的利益链条。打好打赢两大沙地歼灭战,必须统筹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以利益联结促进沙区生态保护。在项目规划时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将产业扶持项目一并考量,根据区域自然状况、资源利用现状等,因地制宜扶持和发展木本粮油、灌木加工利用、林下经济以及沙产业,让农牧民在防沙治沙成果中获得持续不断的经济收益。

  五是构建好一张全方位的保护网络。打好打赢两大沙地歼灭战,必须把防沙治沙成果保护作为重中之重。赤峰市将认真落实林长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巩固提升嘎查村级林草长、基层监督员、护林护草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草原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彻底打通林草资源保护“最后一公里”。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持续加强森林草原保护,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奖优罚劣,促进沙区生态环境得到系统、完整、严格的保护。建立建强各级林草综合执法队伍,充实执法力量,明确执法职能,理顺执法体系,保持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切实保护来之不易的防沙治沙成果。(作者系赤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以实际行动让山更青水更绿

  □玄东升

  通辽是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防线、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板块,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多元化的生态功能、多层次的生态格局,决定了通辽市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全市各族人民生存和发展,更关系东北、华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新征程上,我们将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吹响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冲锋号,以实际行动让山更青、水更绿,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为我们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辽市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恪守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理念,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和细颗粒物浓度逐年向好,300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矿山综合治理面积达到47.81平方公里,超时序进度推进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建成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07万亩,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干涸20多年的西辽河干流连续4年实现“有水”目标。如今的通辽山更青、草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通辽市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指示要求,通辽市坚持“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的生态治理战略,按照南部3个旗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核心战区、北部2个旗市为生态保护修复战区、中部3个旗县区为农业节水生态巩固提升战区的“三大战区”总体布局,系统实施千万亩综合治沙、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千万亩草原巩固提升、千万亩沙区耕地节水改造提升、千万头只舍饲半舍饲养殖“五个千万”工程,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8%、林草覆盖率达到54.68%、沙区耕地节水改造提升实现100%,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定不移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燃煤污染综合治理,加快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散煤清洁取暖改造,推进低空扬尘污染综合防治,推动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打赢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监管全覆盖,实施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重点河流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开展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提升水质量、改善水生态。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生态环境风险源头防控和治理修复,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膜回收,继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霍林河绿色低碳铝产业园区、开鲁玉米生物科技低碳智慧园区、奈曼绿色低碳镍铁产业园区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产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加快新能源市场化并网项目建设,吸引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提高绿电就地消纳能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散改集”运输模式。强化矿山开发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监管,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大固废资源转化力度,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建立健全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政策体系、协同治理体系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生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通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理论特刊①
   第06版:包头
   第08版:区域新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