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市】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煤改电”让天更蓝心更暖

  本报呼伦贝尔11月22日电  (记者  李可新)近日,走进尼尔基镇双龙泉村村民谭胜君家中,国网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为他安装调试电采暖设备,“安装电锅炉以后,夜里可以保持恒温,通过手机就能控制,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烧煤炉子了,既方便卫生,又安全环保。”谭胜君说。

  “煤改电”既是一项暖心工程、民生工程,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今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稳步推进“煤改电”工程,构建绿色、节约、高效、协调的清洁供暖体系,让群众暖身更暖心。

  在村民刘贤臣家里,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屋里干净亮堂,特别舒适温暖,与室外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起“煤改电”,刘贤臣说:“这个工程真的不错,免费给我们安装电表,我们按照流程申请办得也挺快。在费用方面实行单独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我感觉跟烧煤费用差不多。”

  近年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坚持低碳绿色经济发展导向,全力推进“煤改电”工程,着力推动社会能源结构转型,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农户乐享绿色便捷生活。

  宁城县

  内蒙古第一个苹果文化馆投入使用

  本报赤峰11月22日电  (记者  李雪瑶)近日,内蒙古第一个苹果文化馆在宁城县投入使用。

  宁城苹果文化馆坐落在宁城县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1平方米,馆内设有苹果文化馆展厅、党建融合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苹果文化馆展厅划分苹果传播区和苹果知识探秘区。

  宁城县是内蒙古最大的苹果集中种植区,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产量达近10亿斤,酵素、寒富、蒙富等宁城县特有品种的苹果畅销国内外市场。

  宁城苹果文化馆将生态文化和苹果文化相融合,除了让人们了解苹果的中外历史,还对宁城县苹果的发展、科技、成效、优势和展望等进行充分展示,成为展示地区特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地区标志性建筑。

  集宁区

  让住房困难家庭从租得起到住得好

  本报乌兰察布11月22日电(记者  郭奇男) 近年来,集宁区把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工作,着力改善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截至目前,集宁区共有10899户住房困难家庭入住公共租赁住房。

  集宁区扩大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面和受益面,针对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人群家庭住房困难情况,采取以发放租赁补贴、实物配租等保障方式,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同时,按照“阳光操作、分期分批”的原则,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努力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集宁区现有17个小区配套公租房。自今年6月,泓沃公司接收公租房运营管理业务以来,公司共收取租金206万,保证金21万,物业费80万,办理新入住212户,退房56户,维修房屋191户。”乌兰察布泓沃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乔剑国说。

  据了解,集宁区立足实际,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以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全力做好城镇住房、收入双困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持续增强住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公租房租后管理服务水平,让更多人租得起、住得好。

  托克托县

  税惠赋能助力“农旅+”产业提升活力

  本报呼和浩特11月22日电   托克托县郝家窑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托克托县税务局协助下,将以葡萄种植为主的产业模式,延伸至集农家乐、采摘、观光、垂钓为一体的“农旅+”产业,使“农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葡萄种植由原来的1500亩增加至3000亩,农家乐接待达38万人次,人均收入也增加到28600元。

  为保障郝家窑村“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纳税人懂政策、能享受,托克托县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成立税惠助力农旅志愿者小组,以现场调研、逐个摊位走访问需等方式,面对面向纳税人讲解宣传商户关注的涉税事项以及当前税收优惠政策。税务志愿者在与“农旅+”产业联动的一个个节点,通过收集纳税人涉税诉求,随时解决发展“农旅+”产业中遇到的难题,持续织密税收服务这张网。

  托克托县税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为更多的纳税人缴费人纾困解难,当好小管家、小顾问,为擦亮郝家窑村“农旅+”这张亮眼名片,赋予更多的税务支持。(郭东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旗县融媒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算好“炕头账” 凝聚共同富裕新力量
“移风易俗代东团” 吹来文明新风
【集市】
乌梁素海芦苇以“新身份”走向全国
“5把钥匙”讲述的 基层治理故事
品牌建设助力荞麦产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