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农民扎根额济纳8年植绿31万亩

  □本报记者  刘宏章

  一大早,60岁的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刚和工人们吃过早餐后,就带着工人们来到梭梭林种植地,查看寒潮天林木的生长情况。

  走进王建刚的梭梭种植造林地,放眼望去,数万亩的梭梭林在茫茫戈壁沙海中铺向远方,有的梭梭已高达两米多,矮的也有一米多高,形成了一道防风固沙林带。王建刚是来自北京的农民企业家,他已坚守在额济纳荒漠戈壁治沙造林植绿8年,累计投资1亿多元,共造林植绿达31万亩。多年来在沙海戈壁植树治沙,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从外表上看很难把他和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联系到一起。

  王建刚是土生土长的京郊农民,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他白手起家,靠苗木种植走上致富之路。“虽然一直种苗木,但我早就有个心愿,就是到环境最恶劣的地方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王建刚说。2015年初夏,52岁的王建刚来到额济纳旗,当看到这里地广人稀、风沙肆虐、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时,他打定主意要来额济纳植树造林。由此让他的人生和额济纳的荒漠戈壁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5年8月,王建刚放弃了北京安逸的生活,带上车、设备和工人来到1500公里之外的额济纳旗,一头扎进了茫茫戈壁,开始了他的戈壁绿洲梦。

  当年,他投入1300余万元承包了额济纳旗东风镇52000余亩戈壁荒滩,并成立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艰辛的荒漠戈壁种植梭梭树防风固沙事业。

  盛夏的额济纳,昼夜温差大,白天地表温度都在五六十摄氏度,沙漠中人烟稀少、没路、寸草不生。■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即便是王建刚来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刚到额济纳植树那天,我们就赶上了沙尘暴。要不是亲眼所见,真的无法想象,黑乎乎的黄沙漫天,什么都看不见,人躲在车里,只能听见沙砾拍打玻璃的巨响。”王建刚说。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脆弱的生态条件,反而更激发了王建刚的斗志:“我非要跟老天斗一斗,在这最需要搞绿化的地方植树。”

  那段时间,王建刚和工人们白天顶着高温挖坑种树,晚上由于风沙大,不能搭帐篷,只能住在临时挖的地窝子里。“地窝子可以抵御风沙,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他说,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从未想过退缩。

  一个个挖坑、一棵棵栽苗、一坑坑浇灌,王建刚一步步走近心中的梦想。到2016年5月,他硬是把5万亩梭梭种在了额济纳的戈壁荒滩上。

  之后,王建刚继续扩大梭梭林种植面积。在种植中,他通过摸索,不断改进种植技术,研发了梭梭“平茬法”种植技术,使梭梭的种植期从原来每年的45天,增加到240天,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为了节约水资源,他给戈壁滩铺上了滴灌。从整苗造林到平茬造林,从开沟造林到打坑造林,王建刚一次次总结经验,用自己摸索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他还利用额济纳旗日照强、时间长的优势,采用光伏发电滴灌技术,在戈壁滩种植和养护梭梭树……

  一年年坚持不懈在沙漠戈壁植绿,王建刚让曾经的沙漠戈壁不毛之地,崛起了一片绿洲。

  为实现梭梭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合作社在王建刚带领下,在梭梭根下嫁接肉苁蓉,开拓发展林下经济,经济效益逐步显现。近几年,他把12万亩梭梭林全部嫁接了肉苁蓉,梭梭林摇身一变成了富民的肉苁蓉种植基地。“肉苁蓉全身都是宝,新鲜的肉苁蓉,一根至少卖到百八十元,好的则要成百上千,肉苁蓉的种子价格高达2万元一公斤。通过种植梭梭树嫁接肉苁蓉发展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目前已累计采集肉苁蓉种子700多公斤,产值达1400多万元。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资金,而且保留了额济纳肉苁蓉的优良品质。”王建刚说。2021年,王建刚经营的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入选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春来秋往,王建刚不仅为浩瀚的沙漠戈壁增添了靓丽的绿洲,还探索出一条符合沙漠戈壁滩种植梭梭树成林和发展当地沙产业的新路子。如今戈壁绿了,王建刚治理生态的决心、信心更加坚定,心中还谋划着更大更远的目标。“我要把这个绿色事业持续发展下去,在我有生之年,在戈壁沙漠造百万亩梭梭林。如果真成了,我这一辈子啊,就值了!”王建刚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文化
   第06版:鄂尔多斯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出彩
忠贞如一扬军魂
北京农民扎根额济纳8年植绿31万亩
稀土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风生水起
脑机接口研发加速 为残障人士翻开生活新篇章
二连浩特口岸验放出入境 旅客总量居全区之首
在破解难题上见真章 在整改整治上见实效
“暖城之暖”鄂尔多斯主题征稿启事
关于受理社会各界对国家开发银行资产安全监督举报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