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出处】

  (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原典】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

  《劝学篇》是《荀子》的首篇。本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大量运用设喻,系统阐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荀子否认“天生圣人”的说法,认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成德”,就可以进入圣人的思想境界。接着,进一步论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代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跬步”形容很微小的距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距离,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的地方;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可能汇聚成江河大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经过这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重积累的道理便不言自明。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人们常常敬佩、羡慕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然而怎样才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启悟】

  万事从来贵有恒。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再到“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古人把从自然界观察到的现象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总结阐释出“积累”和“坚持”的道理。启发我们,只有注重点滴之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才能成山之高、就海之大。

  古今之大事,都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更加坚定的恒心和更为执着的毅力,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解决粮食增产问题,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奔走于田间地头,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独臂焊侠”卢仁峰执着追求技术革新,攻克99式坦克焊接难题,以匠人之心铸国之重器;治沙标兵殷玉珍咬定目标不放松,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毅力搬走“穷沙窝”,在毛乌素腹地打造出“绿色王国”……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无论是修身、治学还是做事、创业,都必须勤而行之、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目的。正所谓,“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锚定目标,以日拱一卒的功夫、善作善成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即使再远也终将抵达。个人如此,国家和地区亦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内蒙古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达成的。只有不吝汗水扎实干、尊重规律科学干、凝心聚力加油干,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才能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时间+复利”。因为每天进步1%,一年之后的结果便是起初的37.78倍。一点点改变,一天天坚持,迟早会带来质的飞跃。时间不会辜负奋斗者流下的每一滴汗水,所有的拼搏奋斗都是在为更美好的明天筑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必将大有作为、干有所成。(哈丽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出彩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专题
别急着画圆
让诚信在北疆大地熠熠生辉
从严打击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智能客服“不智能” 问题亟需解决
织密青少年防范网诈“防护网”
把一刻钟生活圈建成老百姓“幸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