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每头牛养殖成本降低500元,平均利润能达到2500元,镇里组织大伙成立的‘肉牛产业联合体’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赤峰市宁城县必斯营子镇肉牛养殖户丛子田说。

  为破解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近年来,赤峰市宁城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全县“菜果牛”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探索建立了以“党建联合体”引领“产业联合体”的共促共融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各方资源、动员党员群众的优势,将党组织嵌入产业链,推动农牧业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目前,宁城县已成立党建联合体14个、产业联合体15个,融入基层党组织385个、产业园区58处,带动20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受益群众超过2.2万人,实现了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百姓增收同频共振。

  为解决产业联合体资金问题,宁城县还抓住农商银行这个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由党组织“牵线”,政府、银行、企业3方通过党委融合共建、支部结对共建、党员互助共建、政银挂职共建“四建”模式,创建了党建引领“金融普惠”共同体9个,推出“兴牛贷、农担贷、振兴贷”等信贷产品13类,高效能、全方位地为“菜果牛”产业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目前,宁城县肉牛年出栏量突破38万头,年产蔬菜148万吨、水果15万吨,党建赋能“菜果牛”的发展模式已成为“燃动”宁城县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周雪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特刊
   第06版:锡林郭勒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致电(函)习近平主席就我国甘肃积石山地震表示慰问
中尼关系新定位开辟合作新前景
深化优势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互联网+”打造党建工作新风尚
首府有个“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
国网蒙东电力:紧抓快干服务自治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