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鄂尔多斯

沙漠变良田。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北缘,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鳞次栉比。
千余只大天鹅、赤麻鸭等秋冬候鸟栖息在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
航拍镜头下的穿沙公路。
板上发电,板下养殖,“农光互补”添绿又增收。
黄河杭锦旗段。
更多精彩,扫描二维码
  绿

  科技赋能沙生金

  今年,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的盐碱地迎来了“海鲜大丰收”!

  “在盐碱水中添加微量元素、益生菌等,调配出适合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养殖的对虾口味好、个头大,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看着一筐筐手掌大小的对虾,吉日嘎朗图镇养殖户曾传东高兴地说。

  吉日嘎朗图镇地处黄河流经区域,土地盐碱化严重,当地利用荒废闲置的盐碱地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扩大“以渔改碱”特色产业覆盖面,通过发展海鲜养殖,实现变“废”为宝。

  在黄河岸边,不仅实现“海鲜自由”,还感受到稻穗飘香。同样在今秋,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沙圪堵村1.3万亩水稻示范区,水稻亩产达到720.19公斤,实现了内蒙古西部沿黄灌区水稻单产新突破。

  鄂尔多斯市探索盐碱化耕地改良新技术,在中重度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并且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农民增收。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米粮仓,趟出了一条致富新“稻”路。

  因地制宜,应对土壤盐渍化,鄂尔多斯市开出治理“良方”。改良盐碱地是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鄂尔多斯市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步伐坚定有力。

  10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推进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会议聚焦泥沙入黄和风沙侵袭两大危害,对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作出部署。

  防沙治沙,鄂尔多斯市目标明确,多措并举。

  强化荒漠化防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量,将“黄河变绿”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十大孔兑”全流域综合治理,全力守护黄河生态底线。

  稳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力守护绿色家园。

  在这里,“沙害”变“沙利”,创造“绿色奇迹”。

  库布其治沙人推广应用沙障固沙造林、撵沙造林等系列实用造林技术,在沙漠腹地营造起一条绿色生态屏障。如今,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53%,纵横穿越库布其沙漠的公路、铁路已达18条之多。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场间养殖”实现了沙漠生态治理、现代能源经济、沙漠农林牧业融合发展。

  引进“沙漠土壤化”技术,杭锦旗对未利用沙漠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项目一期2500亩试验种植的高粱、大豆、玉米、土豆等20余种农作物喜获丰收。

  开辟响沙湾、银肯塔拉、恩格贝、七星湖等沙漠旅游区,形成了国内沙漠旅游中产品最全、覆盖客群最广的沙漠产业集群,特色旅游也成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方式之一。

  “生态树”变身“摇钱树”,沙海变身“蓝海”,沙地变身良田,不毛之地变身旅游“沃土”,“黄色沙漠”蜕变成“绿洲银行”……鄂尔多斯市书写出黄河“几字弯”的“绿色答卷”。

  总策划:王登华   总监制:刘婧   执行监制:吉莉   

  报道团队:孙一帆   于涛   来春誉   王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特刊
   第06版:锡林郭勒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鄂尔多斯
黄河 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