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跨越 再出发

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缓缓驶过国门。
呼和浩特市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
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入选国家重要湿地。
兴安盟羊群与草原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绘就美丽新画卷

  兴安盟

  兴安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组成部分,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1/2是草原,1/3是森林,1/10是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块金字招牌。通过实施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绿色长廊、科尔沁沙地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5%。全盟森林覆盖率达到33.4%、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4.1%。

  巴彦淖尔市

  处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主战场和核心区的巴彦淖尔市,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齐全,采取沙漠(沙地)综合治理区、阴山及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区、河套平原建设区、湿地保护修复治理区的“四区”布局。2023年,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2亿元,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491万亩。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赤峰市

  赤峰市聚焦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强力推进两大沙地歼灭战,今年完成防沙治沙148.18万亩,超出年度任务60.91万亩;全面落实林草生态保护制度,完成营造林65.77万亩、种草188.7万亩、退化林分改造41.32万亩。持续推进钢铁、焦化、水泥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发展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谋划实施节能节水技改项目64个,建成后实现节能18.7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吨。

  强边固防守好祖国北大门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边境线1733公里,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出“守望祖国北疆·共绘多彩呼伦贝尔”创建工作品牌。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工程,在全市各级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扎实推进“六带三基地一家园”建设,2023年,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百示范带”项目106个。在全市224个边境嘎查村(社区)探索推行“党务联建、村务联谋、警务联抓”的“三务合一”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边境地区环境共治共享,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

  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2023年持续强化护边能力建设,打造边境多元融合警务模式,护边员由250人调整至1123人,整合8类传统护边力量,创新推出312处护边驿站。建立军警民“五联”管控机制,加强边境旗县联勤武装巡逻和情报信息共享。推进边防基础设施和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军民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建水源井214眼、储水窖43座。全力推进落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合力强边固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巩固和维护了全盟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固的良好局面。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边境管理区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边境管理区总面积的46%,管辖边境线长734.705公里,约占全区国界线总长的1/6。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旗胡杨林、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就坐落于此,“西进东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环疆环京“护城河”和自治区“西大门”第一道防线。2023年,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阿拉善盟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探索推行了草原110、戍边警务室和居边护边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举措,有力促进了大漠边境安宁稳定。

  有量更有质建设能源战略资源基地

  鄂尔多斯市

  位于北纬37°的鄂尔多斯市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产量分别占全国20%和15%左右;每天产煤200多万吨,每天发电3.7亿度,每天输出6300多万立方米的天然气。2023年,鄂尔多斯为全国25个省区市和区内10个盟市保供,温暖千家万户。鄂尔多斯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种源基地,羊绒产量占比达到全国22%,是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羊绒主产区、羊绒制品生产加工基地。鄂尔多斯市将以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四个世界级产业发展“路线图”指引,持续强化18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转”“升”同步。

  乌海市

  乌海市扬“煤”之长,大力发展煤基新材料产业,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2023年按照“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乌海市以煤基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形成多条煤基产业链,高附加值工业产品达30余种。加快推进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矿权整合、煤炭洗选加工行业一体化垂直整合、煤电机组“关小上大”整合,着力破除传统产业小、散、乱发展现状,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已达90%以上,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

  包头市

  包头市紧盯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四条新能源送电通道和四个5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建设。2023年新增新能源建设规模372.4万千瓦,较去年增长37%;包风1输变电建设工程仅用10个月,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快建设纪录;打通包头市山北新能源送电山南工业园区的关键路径,为全市大规模使用绿电支持战新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全力打造更高能级的“世界绿色硅都”,建立万亿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明阳超大型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龙马高端风电产业园;大力实施氢能储能、电力基础设施提速提质;切实抓好稀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推动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踔厉奋发擦亮农畜产品名片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培育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势猛劲足。2023年,以全面提高粮、乳、薯、菜、肉五大类产品产量为总目标,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奶源基地、蔬菜基地、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总投资349亿元。乳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位居全国乳制品产业十大城市之首。全市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12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1.4万吨,饲草种植面积145万亩以上,奶牛存栏突破34万头,奶牛数量位居全区之首。已建成3个草种基地,总面积达到85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牧草种质资源库。

  通辽市

  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位于世界肉牛黄金养殖带,种质资源、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服务体系、屠宰加工6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肉牛产业是全市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通辽市累计培训养殖户1万人,创建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6家,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镇20个。按照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部署要求,通辽市先后印发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方案,编制的《通辽“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白皮书》,是该市首次发布产业建设白皮书,全面系统地展现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概况,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规划未来愿景,全力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

  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市2023年启动全国首个四级共建旱作高标准农田试验示范项目,凉城县“以水定地,探索阴山沿麓旱作高标准农田新模式”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大典型案例。打造鲜食玉米“领鲜区”,形成20万亩鲜食玉米优势种植生产带,是自治区最大的鲜食玉米产地。创建了62家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推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资源化。成功参与创建内蒙古阴山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四子王旗东八号乡和丰镇市巨宝庄镇被评为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

  乘势而为打造开放大通道

  二连浩特市

  中欧班列自2013年开行以来,经过10年运行,通过二连浩特口岸的线路由2条增加至70条,搭载的集装箱也由178箱增至135万箱,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3万列。“经济通道”建成了,“通道经济”成势了,2023年,二连浩特市全年计划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3项,总投资8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亿元。

  满洲里市

  作为“亚欧第一大陆桥”的桥头堡,满洲里口岸充分释放中欧班列东通道和铁路跨境物流通道的区位运输优势和活力,不断完善班列运行保障机制、提高口岸运输能力建设,推动班列开行数量逐年递增,运输货值成倍增长。满洲里中欧班列10年累计通行2.4万余列,约占全国口岸通行量的三成。作为自治区对俄最重要的综合枢纽口岸,是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主要通道,满洲里市全力打造“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综合枢纽口岸。

  本报记者  高敏娜  薛来  王塔娜

  李玉琢  巴依斯古楞  刘宏章  王玉琢

  郝飚  宋阿男  刘洋  薛一群  海军  综合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锡林郭勒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区域新闻
盘点2023
新跨越 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