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2023年工作,全面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对于我们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思·享》推出第一期“圆桌会”专栏,聚焦自治区党委确定的目标任务,邀请多位嘉宾齐聚一堂,探讨推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共话发展前景,展望美好未来。
朱晓俊
面向经济主战场实施科技“突围”工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首项任务即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好科技“突围”工程,彰显了科技创新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突围”意味着科技创新的重心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心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难点在于创造新增长点、打造新增长极、培育新动能。只有让科技创新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内生动力。从另一方面看,科技创新不能自我循环,要与实体经济保持密切联系,科研投入的相当部分资金需要从实体经济中获取,科技研发的成果需要在产业创新实践中检验,科技创新人才同样也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培养。我区科技创新成果少、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科技投入不够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牵引、撬动产业创新,通过实现产业创新为科技发展提供根本动力。一方面,要加快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支撑,既推动弯道超车,又培育新产业新赛道。
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要有效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完成好两件大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统领性要求,是内蒙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的关键性抓手。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方向,推动创新资源的布局,围绕“五大任务”集聚科技力量,持续实施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组织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研发示范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在重点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要坚持问题导向。总体上看,我区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依然薄弱,与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创新内生动力仍然不足。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占比较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尤其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二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能力有待加强。创新平台数量少,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缺乏,对行业领域引领带动力不强;高等院校跨行业、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模式不完善,缺乏国际国内行业领先的科研团队,导致支撑产业发展的原创性和标志性交叉融合研究成果不突出。三是科技创新要素体系不完善。科技活动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偏低。对此,要围绕短板弱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抓紧在科技创新上“突围”,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晋位升级。
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当前,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正转向全面实施阶段,要加强对全区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推进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乳制品等优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验证基地,紧扣“五大领域”“八大方向”,聚焦突围什么、如何突围、谁来突围,以超常规举措奋起直追,争取在一两个点上取得突破,做到“起跑就领先”。随着区域间创新要素争夺不断加剧,区域间人才争夺战正在成为常态。要舍得下血本,在更好激发本土人才创新积极性的同时,吸引外来人才到内蒙古创业就业,进一步扩大人才总量、改善人才结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分配机制,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
王晓明
以诚信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诚信是公民立身处世之魂,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是政府取信于民之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要抓好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六个工程”,诚信建设工程作为“六个工程”之一,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把“强制度、抓技术、重文化”作为关键突破口,聚全区之力、集各方之智,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和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制度保障,强化信用约束。推进诚信建设,必须做到制度先行。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可以有效规范和优化信用关系,强化信用约束,为诚信理念、诚信行为提供切实保障。要探索建立全面覆盖的规章制度,出台制定包括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处理规范、异议与修复等方面的全系列制度性文件,强化信用约束的基础保障。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引领推动商务、社会、司法等其他领域的关键行业、重点事项的信用承诺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失信专项整治、红黑名单认定、守信激励、联合奖惩等规定细则,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强化信用约束力。要完善和细化重点领域、关键行业规章制度。例如,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实行受理、办理、反馈和回访闭环管理和服务,对发现的重点欠款隐患,实行重点监控、责任包保、跟踪督办、限时办结。
运用数字技术,完善信用监管。通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以及信用平台建设,增强海量数据的分级分类存储和处理效能,完善和提升信用记录、管理、服务、监测等功能,为优化诚信监管提供技术保障。要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完善诚信信息数据库建设和诚信监控技术服务系统,加强对自然人、法人的各类信用信息的分类、归集、整合和处理,推动形成唯一的身份标识,便于信用评级和社会审计等,真正从技术层面实现失信者 “一处失信、处处受制”,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要改造升级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诚信信息数据的录入规范和标准,提高监管效率。要不断强化监管创新,推动各部门业务与信用信息平台融合对接,提升差异化监管水平,以技术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弘扬诚信文化,营造守信氛围。诚信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工程,既要靠制度约束,也要靠道德自觉。培育和弘扬诚信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形成“知信、用信、守信”的浓厚氛围。弘扬诚信文化,要大力推进诚信教育,提升社会诚信意识,推动整个社会诚信文化向上向好。要深入开展诚信宣传,大力挖掘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评选诚信先进社区、先进企业、先进人物,培育诚信品牌,推进诚信宣传活动走深走实,形成全民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创新诚信教育宣传方式方法,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宣传载体,通过组织诚信知识竞赛、设立信用服务体验、展示信用建设成果、褒奖诚信道德模范、多领域打造信用应用场景等方式,推进诚信教育宣传的具体化、多样化和基层化,增强诚信文化亲和力,让诚信文化深植人心,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
辛倬语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提质升级
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战略。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挖掘消费潜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手抓,大力发展养老、医疗、新能源运维、物流仓储运输等既能带动相关领域投资、又能激发潜在需求的服务业”。这一重要部署,对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提质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力挖掘消费潜力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我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建设提质升级,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进一步扩大了内需,有力促进了年度经济增长。下一步,新增投资要转变成生产能力,提升生产效能,需要消费的最终实现。消费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的关键环节,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制造业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市场环境,助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步稳蹄疾”,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聚焦重点领域激发消费潜力。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我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力挖掘消费潜力,持续恢复和扩大消费,对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尤为重要。自治区党委聚焦新能源运维、物流仓储运输、养老、医疗等关键领域作出部署,明确了我区推进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为我区聚焦重点领域激发消费潜力、激活消费市场,提供了基本遵循。
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区域之间各种政策与体制机制上的区隔,促进人才、资本、科技、数字等各类现代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实现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高效配置,为我区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全力挖掘消费潜力,我们既有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也有其他省区、城市勇闯新路形成的宝贵经验。数字赋能、场景营销、跨空间合作等有效促进了系统运维、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远程医疗、南北合作、游动型养老、网络服务平台也为养老、医疗等健康行业注入了新的模式。一系列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有益探索,充分展现了创新消费模式在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巨大潜能。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提质升级。一是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建设。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的灵魂。要围绕研究开发、物流配送、金融、工业物联网及绿色低碳开展专业化高端化服务,促进我区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要提升生产性服务能力,培育高素质生产性服务业队伍,更好满足生产企业对服务的需求。二是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扩容提质。生活性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产业载体,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领域。要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促进服务业扩容提质,推动生活服务业适应、引领消费升级潮流,不断满足居民的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杜勇锋
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抓产业升级,传统能源既要稳保供更要转型升级,高载能产业要绿电供给与数字化转型一体推进,新能源领域要开发、制造、电网、消纳一起抓。这一部署要求,为我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把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指明了实施路径、提供了科学指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主动抢抓国家政策机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健全完善现代能源交易市场体系。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需要遵循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交易高效、定价合理的现代能源交易市场体系,是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区能源体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主体不健全、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价格在市场调节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引导低碳清洁高效能源大力发展,促进能效提高。
研究设立区域煤炭交易中心,是构建现代能源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内蒙古这样的煤炭大区来说,这一举措既可以提高煤炭交易服务和监管水平,也能进一步促进煤炭畅通流通、公平交易,更好保障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完善适应新能源参与的电力市场规则,这将有效推动形成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对我区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和建设可再生能源基地形成重要的政策利好。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需要健全完善适应现代能源体系的能源开发利用体制机制,尽快研究设立区域煤炭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相关改革试点,引导低碳清洁高效能源加快发展,促进能源效率不断提高。
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风电整建制配套、光伏组件供给、制氢设备、储能装备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装备及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发展,壮大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进一步推动我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培育壮大新能源全产业链。
科技创新是能源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进一步激发能源创新发展新动能,是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区能源技术装备仍然存在短板,储能、运氢等方面还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只有这些技术瓶颈得到破解,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聚焦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能源及相关产业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环节“卡脖子”问题,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持续提升能源及相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装备及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发展,提高能源产业及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素质。
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高度契合“双碳”目标要求。作为碳排放最大的领域,能源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重要目标就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重点在于做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加法”和减少能源产业链碳排放的“减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节能降碳和用能弹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减少能源产业链碳排放,制定相关政策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工程建设和新能源就地消纳,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程利霞
积极拓展区域开放新空间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好自贸区创建工程,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凝聚共识、真抓实干,拓展区域开放新空间、构建向北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内蒙古横跨“三北”、外接俄蒙、内连八省区,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沿边开放发展优势明显,同时也存在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等问题,开放能级和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善于发现和释放政策“含金量”,坚决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敞开大门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全方位深化省际区域协作,打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堵点,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作用。
建好用好各类对外开放平台。对外开放平台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打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大门的“金钥匙”,开放平台能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加快推动各类开放平台提质升级,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要抓紧编制自贸区创建工程总体方案,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做活互市贸易,推动满洲里“互贸加”试点尽快落地,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互市贸易区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激活用好综保区,全面提升满洲里、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运营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快速发展,搭建研发、检测、营销、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规模。对接国家部委,争取赋予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更多优惠政策。
加强口岸与腹地联动发展。推动边境口岸和腹地联动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融入国内大市场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推动口岸与腹地走出一条联动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就要研究优化边境口岸行政区划设置,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满洲里与扎赉诺尔、乌兰察布与二连浩特等地区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口岸和腹地联动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创新口岸与腹地合作模式,加快构建协同发展新机制,激发合作新动力,有效推动口岸功能和腹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以口岸为支点,促进口岸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提升资源落地增值能力,切实解决进出口货物“穿肠而过”的难题,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构建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区域协作的开发开放新格局。
全方位融入国际大市场。加快推进向北开放,我区应深入实施《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加快打造互联互通的开放大通道,协同构建以铁路、公路和边境口岸为主体的跨境基础设施联通网络。要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在农牧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中蒙俄互利共赢。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区服务全国对外开放大局,必须坚持登高望远,跳出内蒙古看内蒙古、向北着力但不局限于北,继续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规模,推动对外开放向中亚、东北亚乃至欧洲和全世界拓展,打造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