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牧民“小生产”引入旅游“大市场”

  □本报记者  刘宏章

  “自从嘎查发展旅游业,我们嘎查家家户户吃上了‘沙漠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尽管冬季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已是天寒地冻,但该嘎查从事旅游业的牧民罗生恒依然很忙,这几天他正在检修旅游车辆和收拾特色沙漠露营基地。“天气冷了,正好利用旅游淡季的时间,好好整修下设备,为明年的好好干旅游做好准备。”罗生恒说。

  乌兰哈达嘎查地处腾格里沙漠腹地。近年来,该嘎查依托境内的沙漠、草原、湖泊、湿地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通湖、额里森达来2家旅游区,由嘎查党支部牵头率先成立了嘎查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旅游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模式,把过去牧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引入通湖旅游景区的“大市场”,合力发展旅游产业。合作社本着农牧民自愿的形式以户为单位入股,购置车辆在景区参与沙漠冲浪项目,通过在景区经营沙漠冲浪车、骑马等项目让嘎查农牧民增收致富。

  罗生恒是乌兰哈达嘎查老住户,过去以放牧为生,由于连年干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困难。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2012年嘎查成立了旅游合作社,罗生恒拉着几峰骆驼尝试着入股参与旅游服务,没想到,当年就收入了几万元。尝到甜头的罗生恒又陆续购买了几辆卡丁车和自驾越野车,随着嘎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他的收入也逐年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随着嘎查农牧民发展旅游的经验逐步丰富,嘎查党支部还支持每户牧民承包1000亩沙漠,自主经营露营等。我们是嘎查里第一家搞特色沙漠露营基地的,主要是由周边4家牧民和几个旅行社共同合作经营,经过5年的探索发展,基地越来越好,仅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我们接待了4万多名游客。”罗生恒说。

  据了解,现在乌兰哈达嘎查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超百万人次,从事旅游经营的牧户有200余户,涉及骑马、骑驼、沙海冲浪、沙漠越野、卡丁车项目等,每户年收入15万元以上;合作社累计为村民分红2400多万元,嘎查集体经济也由之前的不足1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300多万元,人均收入由合作社成立前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该嘎查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乌兰哈达嘎查在致富增收的同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千村示范,万村行动”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嘎查环境焕然一新,景区经营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如今,乌兰哈达嘎查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喜人景象。

  “过去我们这里交通不便,电网不通,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嘎查通过‘党支部+旅游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发展沙漠特色旅游业后,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嘎查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现在嘎查住房条件改善了,油路通了、电通了、网也通了,嘎查生活比城里还好。”罗生恒感慨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乌海
   第09版:思·享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要闻
喀喇沁旗巧用产业奖补 激励群众“动起来”
“惠民账单”为幸福生活加码
光伏发电助农牧民增收
“非遗+”让文化“火”起来 旅游“旺”起来
把牧民“小生产”引入旅游“大市场”
在沙漠中书写绿色传奇
赤峰市北疆文化研究基地揭牌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