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喀喇沁旗

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

  □本报记者  魏那  

  喀喇沁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文基

  隆冬时节,赤峰市喀喇沁旗寒风呼啸,冷气袭人。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带着护林员依然坚持穿梭在茂密的树林间,精心守护着树林的安全。

  “我们通过退化林修复、林间空地补植补造等多种措施来提高森林质量。去年我们又把一块荒坡绿化起来 ,栽植树木440棵左右,现在看成活率达到100%。”柴树岭说。

  马鞍山林场是喀喇沁旗着力推动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喀喇沁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自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人工造林14.27万亩,封山育林11.5万亩,森林植被恢复1.5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512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低质低效林改造2.35万亩;境内高速、省道、县道及美林谷旅游公路、重点乡村公路等绿化工程2.5万亩。

  走进喀喇沁旗南台子乡的崔氏梅花鹿养殖基地,负责人崔升新正在给鹿喂食。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一头头梅花鹿生长得毛色光亮、体态匀称。2020年,崔升新依托南台子乡丰富的林下空间干起了特色养殖,在各项奖补政策、技术服务的大力支持下,崔升新走出了一条养鹿、产茸、购崽良性循环的林下致富路。

  如今,林下种养模式已成为喀喇沁旗借“绿”生“金”的密码,在因地制宜发展梅花鹿、藏香猪、七彩山鸡等特色养殖的同时,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质特性,将林菌林药种植作为开启致富门的“金钥匙”。

  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频共振,喀喇沁旗利用地域、气候优势,实行“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基地拉动、林农行动”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机制,带动全旗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林下经济。

  2023年,喀喇沁旗共发展林下种植面积3万亩,综合产值达5亿元。全旗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2万亩,涵盖灵芝、苍术、赤芍、防风、白鲜皮等10余种药材;全旗林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以上,经济林水果产量达到8万吨以上,总产值达20余亿元;林下养殖土鸡、大鹅、梅花鹿等家禽3万羽(只),特色养殖1000只(头),养殖户年均增收10万余元。生态赋能驱动区域经济更富活力,“两山”转化成效日益明显,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双赢。

  此外,喀喇沁旗坚持文旅、农旅、体旅等融合发展,形成了集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全域四季旅游发展新格局,如今,漫步在喀喇沁大地,春有马鞍山的花海绚烂、亚太森林小镇的草木葱茏;夏有悠悠谷的幽远宁静、雷营子村的田园风光;秋有砬子沟的丹霞红叶、山戎部落的活色生香;冬有美林谷的漫山冰雪和三家村的烤肉飘香……一幅“全域皆风景、四季都能游”的美好图景正在喀喇沁旗徐徐展开。

  去年10月,喀喇沁旗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喀喇沁旗以此为新的开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喀喇沁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特别报道
   第06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赤峰
更多优质服务“嵌入”社区空间
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 全国示范县
冰雪游“搅热”乌梁素海
万亩盐碱地“变身”高标准农田
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冬修水利惠民生
让困难群体实现“安居梦”
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